【第66期】專題:中國大陸「簡政」「節檢」的台前幕後 (三)

一場形同「割肉」的制度改革

「簡政放權」激發地方經濟活力

農曆春節剛過不久,大陸各地方政府陸續宣布新一波簡政措施,如2月17日重慶市政府將全市的工商登記前置行政審批專案削減了一半以上。這是大陸國務院近期決定再取消和下放64項行政審批專案和18個子項後,地方政府迅速做出的回應。

自從去年3月份中國大陸政府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以來,許多專家認為,這種自上而下的「簡政放權」無異於從自己身上「割肉」,困難和阻力將會異常巨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之所以被描述為「割肉」,一方面是這種改革需要極大的勇氣,另一方面還面臨著如何協調各部門之間關係的實際問題,且很容易引發部門抵觸。

新華社報導了重慶一家中小企業的創辦人李垚東,因為他正好是這波「簡政放權」的直接受益者。他說:「以前,註冊企業必須要有資金,這給一些有技術、有市場但缺乏資金的創業者設立了門檻;現在資金屏障取消了,利用技術和市場也可以創辦企業,這圓了我們的創業夢。」

根據統計,在不斷簡化審批程序的背景下,重慶的中小企業(註冊資金在10萬以下)規模已經達到了10萬戶以上,大量的大學畢業生、外出務工者加入了創業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