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期】專題:聚焦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 (一)

編按
 
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於11月12日在北京閉幕,確定了「全面深化改革」新藍圖。四天的會議試圖為處在關鍵十字路口的中國,指引「向何處去」的新方向、新路徑。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綱領性文件,確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35年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道路,但時至今日這種傳統的發展方式正面臨多重複雜因素和嚴峻形勢而難以為繼,促使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戰略目標應運而生。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2048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面對這場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在關注,決定著中國未來命運的「革命」,身處台灣的我們也必然要認真對待,因為這是一場兩岸制度的跨世紀競賽,而我們都是參賽者!
 
  
中國改革2.0謎底揭曉   全面深化戰略佈局
 
【新華社北京電】為期4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謀劃了將決定中國至2020年,乃至更長時間國運的改革路線圖。
 
從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到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從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12日下午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揭曉了海內外猜測已久的中國新改革路向的「謎底」。
 
多位專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研讀全會公報後,對「全面深化」的印象深刻。公報總結了過去30多年的經驗,又對未來的改革走向有清晰描繪。改革既有戰略部署,也有具體安排。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文明到黨的建設,再到國防、軍隊等領域的改革,都作了精心規劃。
 
公報說,全會決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說,這樣一個專門的制度性、體制性安排,顯示了高層把改革放在優先地位,體現了改革的強烈意願和緊迫感;同時,為改革的推進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可以將改革的具體措施和部署落實到位,且有利於解決未來出現的新問題,從而保證改革的不斷深化並見到實效。
 
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以往多是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從「基礎性作用」到「決定性作用」,不只是一個提法的改變,而是市場化改革的突破,強調要在市場主導下有效發揮政府作用,而不是在政府主導下有限發揮市場作用。
 
分析人士還注意到,從總目標中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再到「有效的政府治理」等,公報中「治理」一詞進一步取代了之前在正式文件中出現較多的「管理」。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丁元竹說,這體現出改革要依靠人民群眾的指導思想,強調了在社會領域改革中,要發揮社會組織和群眾的重要作用。
 
公報說,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專家們認為,這符合市場經濟的特徵,體現了公平競爭的原則,將進一步解放生產力。
 
公報還說,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分析人士認為,這體現出中共順應了社會各界對改革的共同期盼,直面固化利益關係的直接挑戰。形成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也引起了熱烈反響。
 
專家和媒體關注比較多的,還有公報中提到的「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這被認為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進展。
 
美國《華爾街日報》如此定義本次全會: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站在新的起點,向實現夢想再次出發。(新華社記者韓淼 艾福梅 郭信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