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權辱國的《台日漁業協定》
■ 張方遠
台灣有沒有媒體壟斷?當然有。台灣的媒體壟斷,表現在意識形態的壟斷,對於島內外大事的評價,不分藍綠媒體都是高度的一致。
反美鬥士、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逝世,台灣媒體說他「狂人狂語,貽笑國際」;鎮壓工人運動、推行新自由主義的英國前首相佘契爾夫人過世,台灣媒體不分青紅皂白一致地心痛、懷念與哀思;金正恩與朝鮮半島的危機,台灣媒體冷嘲熱諷,全都忘了世界最大的擁核國家是美國。4月10日台日雙方在台北賓館(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官邸)簽署《台日漁業協定》,台灣媒體也是一片歌功頌德,盛讚「外交突破」、「台日友好」!
釣島主權沒退讓?
曾說為了釣魚台要與日本「不惜一戰」的馬英九,這次為了《台日漁業協定》的簽署而笑開懷,他說:「釣魚台主權從沒退讓,漁權上卻有非常大進步」。但事實真是如此?
《台日漁業協定》全文共五條,看似平淡無奇,但問題重重。主要的問題是出在協定簽署之前的雙方會談。這次日本對台灣的「讓步」,其實是奠基於雙方的條件交換:一是台灣漁船不得有類似登島的「挑釁行為」,二是一旦台灣漁民進入釣島周邊12海里內,仍會遭到日方取締。據媒體報導,日方在漁業會談上表態,是「讓」、「允許」台灣漁船進入日方在釣島海域宣稱的「暫定執法線」進行作業。
台灣官方一再申明釣魚台是「中華民國固有領土」,馬英九也曾說日本「竊占」釣魚台,等於是否認日方對釣島的主權宣稱。既然釣島是我方領土,那麼台灣漁船為何進入釣島周圍12海里的領海,仍要遭到日方取締?為何台灣漁船不能登島保釣,而被定性為「挑釁」?為何這次漁權的「突破」,是因為日方「允許」台灣漁船進入日方執法線?在此情形下,就算未來台灣漁民得以進入釣島海域作業,但實際控管權仍在日方手中,台灣漁民的安全保障堪憂。
從馬英九提出《東海和平協議》以來,以「擱置爭議」為名,不斷對日本「釋放善意」,以「主權」交換「台日友好」。《東海和平協議》可說是馬政府的「不保釣宣言」。台日漁業會談起於李登輝執政的1996年,李登輝曾多次公開表態釣魚台是日本的領土,因此以漁權的談判取代主權的堅持。如今李規馬隨,馬政府所簽下的《台日漁業協定》,形同是替日方所宣稱對釣島及其海域的主權與實質管轄權背書。協定簽署前不久,馬英九公開表示:「我們希望擱置的是爭議,並不是主權」,但這份協定顯然不只擱下了爭議,更擱下了主權。「釣魚台主權從沒退讓」,不過是馬政府自欺欺人的粉飾之詞罷了。
台日聯手排斥中國大陸
台灣人對大陸的「讓利」一向不領情,以「中國統戰」為由,掩蓋內心對兩岸經濟地位翻轉與未來政治接觸的緊張。但長年以來做為美日反共同盟附庸的台灣,則毫無反省與批判能力地接納日本的「讓利」。日本政府何以不顧日本本地漁民的反彈而「讓利」給台灣?日本媒體給了我們直接的答案。4月10日《朝日新聞》明確表示:「日本做出犧牲可以分裂大陸與台灣,令他們無法組成在主權問題上對抗日本的聯合陣線」。13日《讀賣新聞》則指出,為了避免兩岸聯手保釣,安倍晉三去年12月便指示相關部會加速和台灣達成協議,「可視為安倍晉三對中國大陸強硬外交策略的一部分」。
協定簽署之後,一向被視為「親中」的《旺報》,11日發表評論稱此舉「證明馬政府宣示不與大陸合作的政策是真的,如此一來,也安了東京與華盛頓的心」。12日《聯合報》也有評論稱此舉「旨在避免台灣與中國聯合抗日保釣」,「然我們必須知道『保台』比『保釣』重要。也須知道中共主要策略,非是『釣魚台』而是『釣台』」。
漁業協定的簽署,本應以台灣漁民的權利為首要之務。但從上述幾則報導與評論來看,台日雙方無論是政客或民眾,關心的並非釣魚台主權與漁權,而是把釣島做為貢品與犧牲品,目的只有一個──台日共同反中。在協定簽署之前,日本文部省甫批准新版高中地理教科書,其中指出釣魚台由日本實際管轄,且「不存在領土爭議」。協定簽署之後,馬政府海巡署長王進旺即表示,若有中國大陸漁船進入釣魚台水域,台方會「依法取締、驅離」。因此,這個協定一方面替日本的主權宣稱背書,另一方面則形成台日聯手排斥中國大陸的態勢。
主權換漁權的代價
過去台獨總是妄想加入美日安保條約,保障台灣獨立的安全。如今不分台獨或獨台,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一味將美國與日本的勢力引進,大張旗鼓地宣告加入美日反共軍事同盟的行列。台灣「選邊站」的態勢愈來愈明顯,兩岸關係的進程只能停留在經濟與社會的交流,台灣依然要做美日軍事霸權的順民。漁業協定的簽署,絕不是為了漁民的生計與東海區域的和平,不過是在強化與美日之間的同盟關係,鞏固美日在東亞的軍事優勢。台灣自甘為美日「以台制中」戰略的棋子,《東海和平倡議》與《台日漁業協定》成為破壞和平的兇手,潑了兩岸關係一桶冷水。台灣拿主權換漁權,這個代價未免也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