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世鼎(澳門大學教授)
佘契爾死了,但佘契爾主義的「盜版」們 卻仍在世界各地對其經濟主張進行拜物教式 的病態崇拜。(網路圖片) |
佘契爾死了,但過去二三十年來,英國社會基本上籠罩在佘契爾主義的陰影下。2002年,首相布萊爾的親信說過一句話:「我們現在都是佘契爾人了」,不難看出佘契爾主義對英國政治的深遠影響。
然而,佘契爾主義的陰影絕不僅僅局限於英國;它所建構的一整套重新打造經濟和社會的價值觀和實踐,也成為英美霸權支配整個世界的方法。現在台灣、港澳地區和中國大陸在講的「自由市場」、「市場競爭」等,都可以被視為佘契爾主義的某種延續或變形。今天各國政府對於經濟發展、市場利潤等幾乎是拜物教式的病態崇拜,以及對勞工和居民權益的打壓,也可以被視為是佘契爾主義的有機部份。
現在學術界、文化界只重競爭、產出,而不講獨立批判思考和社會連結,也可以被視為佘契爾主義的生命延續。然而,佘契爾主義更是一套政治方案,把所有既有的、不同的意識形態通通吸納到新自由主義中。某些滿嘴「民主+人權+本土+反殖+反侵略」之類的,不但對這套方案不構成任何挑戰,還在方方面面充當佘契爾主義的代理人。
發源時間:1975-90年佘契爾主政保守黨時期;隨著蘇聯垮臺成為全球性的意識形態。
理論支持:
中國自由派奉為聖經的《走向奴役之路》(海耶克Friedrich Hayek) ,以及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派Milton Friedman。(此君曾稱贊香港是最完美的自由市場經濟、並反對曾蔭權提高政府公共支出)
經濟主張:
1. 主張政府不干預自由市場(實際上佘契爾時期英國貧富差距、貧困人口有增無減)。
2. 個人要對自己的處境負責;政府不再承擔社會責任。
3. 減稅(主要得利者是資本家)。
4. 嚴格控制公共支出。
5. 將國有企業私有化。
6. 解除對企業、股市的管制(等於鼓勵貪婪、自私的價值;也是後來造成金融風暴的根源)。
政治立場:
1. 反對、並致力於瓦解共產主義陣營。
2. 要求一個權力集中化的政府(但沒有責任促進社會平等)。
3. 不挑戰貴族和上層階級的利益。
4. 打壓工會和工人運動。
5. 排外的民族主義。
這套佘契爾主義不但沒有隨著佘契爾而死去,而且依舊得到各國統治者(包括反對派)的熱烈歡迎,並以各種面貌、語言出現。在左翼力量薄弱、對歐美崇拜的地區,對佘契爾主義更缺乏免疫力,幾乎是不分統獨、不分族群、不分藍綠地照單全收。不論是港澳地區民主派所信奉的「自由、競爭、公平的自由市場」、或城邦獨立自治派,還是馬英九講的「自由經濟區」、或蔡英文講的「自由市場的民主絕不屈服於侵略」,或中國大陸某些人講的用選舉市場化脫離奴役之路等,都只是佘契爾主義的「盜版」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