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50期】專題:中國在非洲 (四)

新世紀中國大陸對非洲重大政策一覽表

時間 場合(文件) 重大政策與措施
2000年10月  第一屆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   (1)    2001~2003年持續減免非洲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100億元人民幣債務。
(2)    提供專項資金和設立「非洲人力資源開發基金」等。
2003年12月 第二屆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   (1)    3年內為非洲培養1萬名各類人才。
(2)    給予非洲部分最不發達國家部分輸華商品免關稅待遇。
2006年01月     《中國對非洲政策檔》 (1)    全面規劃新時期中非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的友好合作,並首次明確提出「全方位」合作概念。
2006年11月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宣言》 (1)    提出政治上平等互信、經濟上合作共贏、文化上交流互鑒的新型戰略夥伴關係。
(2)    宣佈旨在加強中非務實合作、支持非洲國家發展的八項政策措施。
2009年11月   第四屆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 (1)    宣佈對非合作八項新舉措。
(2)    包括建立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夥伴關係,加強科技合作,增加非洲融資能力,擴大對非產品開放市場,逐步給予非洲與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95%的產品零關稅待遇,加強在農業、醫療衛生、人力資源開發和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擴大人文交流等。
2012年07月  第五屆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    (1)    今後3年,在五個重點領域支持非洲和平與發展事業,推進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

製表:《兩岸犇報》編輯組

編按:                                 

近 幾年來國際上有許多「中國在非洲」(China in Africa)的討論,特別是在那些與非洲聯繫密切的西方國家,如美國、英國和法國。中國大陸在非洲的作為被西方政治精英描述為與西方爭奪非洲資源和影響 力的對手,甚至關於「中國在非洲」的話語比關於「西方在非洲」的話語要顯得負面得多。 

這種話語伴隨的一種偏 見,認為中國在非洲的作為阻礙了非洲的發展。例如,2007年《紐約時報》的社論標題《非洲亂治的庇護者》便直指中國大陸。這種話語的本質是指責中國大陸 在非洲的政策有損人權,甚至是一種「殖民主義政策」,這種指責建立了一個假設,即在話語的背後「高尚」的西方當然與此不同。

事實上,對於 「中國在非洲」的作為既不能簡單地用「雙贏」來概括,也不是西方媒體所描述的噩夢。「中國在非洲」與「西方在非洲」確實有某些共同之處,但是兩者仍然存在 著顯著的差異;近代中國曾經長期處在半殖民、半封建狀態,即便新中國成立至今,即便在綜合國力上有了明顯的飛躍,但歸根到底,中國大陸目前還只是一個發展 中的大國。這些因素必然使中國大陸的非洲政策與西方有所不同,甚至有可能更尊重非洲自身的權益。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