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51期】針探美利國

作在地英雄(Be a local hero)
 

阿蓉
 

大賣場中所販賣的食品,是大農企業透過農地集中化,
以大量機械生產,經過跨國長途運輸,
是「喝石油長大」的農產品。(網路圖片)

 

春日漸暖的草地上,是美國青年最愛消磨午後時光的場域,經過長長的冬天,春天金燦的陽光呼喚著青年、少女,有的是慵懶地或躺或坐享受日光浴,有的是三五好友成群打球、丟飛盤,草地上冒出的新綠映襯著少年們的青春洋溢。
 

春日漸暖的草地上,還會出現的,是每周固定時間,在市中心公園綠地持續一整個下午的農民市集,爸爸媽媽帶著小孩,老先生牽著老太太,迎著所熱愛的陽光,穿梭在各式的農產品攤位。
 

「做個在地英雄」(Be a local hero)是農民市集的精神標語。我所在的美國麻州安城,一些支持使用在地農產品的商店、提供在地消費的農場,都會看到這個標語。就我所知,美國許多城市也都有這樣每周一次的農民市集,提供居民在地或周邊區域生產的生鮮農產品。
 

一個禮拜開市一天的型態,似乎反映了典型的美國生活模式,許多人每個禮拜會花半小時、一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開車到超級大賣場購買糧食及日用品。但是這些大賣場中所販賣的食品,是大農企業透過農地集中化,以大量機械生產「喝石油長大」的農產品;是全球化生產體系下,經過跨國長途運輸,平均旅行了1500哩(2414公里)的商品;是放了各種添加物或透過基因改造,改變自然生鮮型態以延長貨架壽命的加工製品。這樣的工業化產品,除了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更是快速耗損能源、造成地球暖化的兇手。美國總能源的消耗佔全世界25%,但人口比例卻不到全球5%,其中食品與農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國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因而餐桌上食物來源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作在地英雄、購買在地農產」運動是位於美國麻州先鋒谷(Pioneer Valley)「社區投入永續農業」組織(CISA, Community Involved in Sustaining Agriculture)所推動,從1999年開始,這個組織投入「在地生產、在地消費」運動,希望人們餐桌上的食物能以在地生產的農產取代高度工業化、長程運輸而來的食品。到今年為止,CISA共串連了226農民, 57家餐廳,31個零售商,6家園藝中心,15個特產者及20個機構,形成有力的運作網絡。
 

在生產端,CISA提供農民各種生產技術論壇、財務支援計畫及相關組織的資訊,讓農民有機會獲得更多在生產運作上的資源。在消費端,他們運用報紙、電台、網路以及印刷品的放送等多元廣告,為在地農民做宣傳,並透過舉辦路跑及各種慶祝活動等等公關管道,宣傳他們的理念,教育大眾支持在地農民的重要性並進而提高購買意願;除此之外,他們並運用大眾捐款及申請政府經費,讓低收入老人能以較低價格購買在地農產。受此運動的影響,這裡的大型超級市場,也會在賣場中開設標榜「在地農產品」的貨架。多元管道齊下,有效地幫助了在地農產品的銷售市場得以擴大,地區小農生產得以永續經營,不僅活絡了在地經濟,也維持了區域性的生態多樣性。
 

就我自己的親身經驗,農民市集的確提供了更優質的食物。超級市場出售各種不同品牌優格,其中當然不乏大品牌,完全比不上我在農民市集買的在地農場生產的優格純正好吃;比起超市中冷藏櫃裡被凍得蒼白軟弱的蔬果,農民市集裡以籐籃、木桶或紙箱盛裝剛離地採收的農產品,就顯得生氣盎然充滿大地的氣息。
 

「作在地英雄」(Be a local hero)提醒我們重新思考食物的選擇。因為,我們對於食物的選擇,不僅決定了我們的健康,也決定了我們生存環境的未來。從餐桌的選擇做起,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投身改變地球困境的英雄!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