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兩岸網路謠言的政治經濟學

張方遠

方遠觀點 logo一隻放大版的泡澡專用黃色小鴨,在中秋節當天「游」進了高雄光榮碼頭。小鴨旋風先在香港吹起,5月14日晚間小鴨消氣靜躺在維多利亞港,網上傳出消息信誓旦旦指稱:「充氣大黃鴨在港不幸爆掉,乃大陸瀋陽某旅行團的胡某扔菸頭所致。……胡某向其投擲了30個點燃的菸頭並向周圍遊客表示『不信弄不死你』,昨晚大黃鴨倒下後經導遊指認港警已將其收監」。

這則消息引起兩岸三地網友的義憤填膺,紛紛在網上譴責大陸遊客素質低落,「他害死了小鴨」;許多大陸網友也批評「內地遊客素質有待提升」。主辦單位事後澄清,小鴨消氣只是例行檢查,並非遭遊客惡意破壞。問題在於,事實被澄清之後,原來的假消息仍在網路世界流傳,而且轉貼數量遠高於澄清的消息。造謠容易闢謠難。

其實類似的網路謠言多如牛毛。兩年前網路上不明來源指稱江澤民病逝,香港「亞洲電視」大規模報導此事,也有台灣媒體轉發消息。事後江澤民在媒體上公開露面,破除了死訊。去年9月,大陸各大城市民眾自發保釣遊行,微博上有人指稱上海松江地區有瘋狂的民眾將一隻日本秋田犬活活打死,這個消息被包含《蘋果日報》在內的台灣媒體加以轉載,許多台灣網友在臉書上痛罵大陸人「沒有人性」、「野蠻冷血」,但不久後官方發布聲明澄清此事是謠傳。又如同年11月大陸十八大期間,微博謠言再起,稱會議期間天安門前禁行公車、北京計程車不得開窗、搭乘計程車乘客必須填單簽名、北京禁賣刀具與搖控飛機等等。

大陸學者汪暉曾稱微博是「謠言機器」;此前美國《外交政策》也注意到微博謠言的「威力」,稱之為「謠言共和國」。大陸政府已經注意到了相關謠言對社會信任基礎的腐蝕,決定執法處理謠言危機。北京警方在今年8月破獲了以網路造謠牟取利益的「爾瑪互動營銷公司」,並逮捕了專職造謠的秦志暉(網名「秦火火」)與楊秀宇(網名「立二拆四」),前者散布的謠言高達3,000餘則。

他們成立集團、訓練寫手,接受其他公司的委託,製造假消息藉而炒作。操縱輿論是他們的致富捷徑,例如之前喧騰一時「別針換別墅」的故事,就是他們創造出來的「新聞」。他們也與其他網路名人合作,互相轉發消息,互相拉抬身價。一旦假消息有了名人背書,不需經過查證,其他網民甚至是大型媒體照轉、照抄就是了。

有的人藉由謠言宣洩對政治與社會的不滿,或是打擊政治意見的異己。當然也有的人是藉由謠言炒作來賺取暴利,新聞時不時傳出的「大陸最帥、最美的XX」多半也是造假炒作的產物。謠言與炒作是傳媒經濟學不可獲缺的因素。美國一位年輕的網路營銷人Ryan Holiday,2012年出版了Trust Me, I’m Lying: Confessions of a Media Manipulator一書,以自己投入網路營銷的案例向讀者自剖,他通常先利用小網站刊發出一個不實消息,製造話題之後,就能成功吸引權威網站與國家級媒體上勾、加以報導,他也就能達到捧紅與炒作的效果。如同作者在書中所言:「媒體圈處於嚴重的相互依賴狀態,網路不但容易傳播謠言,更是滋生謠言的溫床」,謠言不只為媒體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帶來了對立、暴力與仇恨。

大陸官方對網路不實謠言的取締,或許會被台灣人斥為對言論自由的迫害。台灣人總是看不慣大陸對網路的監管,只能獲取片面失真的訊息,而津津樂道自己處在「牆外」的自由,認為我們能悠然徜徉在自由的網路世界,接收著最真實、最全面、最完整的消息。但事實上,所謂真實的消息,是由資本家經濟利益所「壟斷」著。

台灣媒體抄襲大陸社群網站的消息,將它們傳播來台灣做為新聞素材,不只能吸引觀眾的目光,也能大大增加網站的點擊率,進而換得更大的廣告獲益。而新聞是否屬實、謠言是否被澄清,對台灣的閱聽大眾來說並非頭等大事。因為大陸傳出種種未經證實的奇怪訊息,正好滿足、填補了台灣社會對大陸的想像與長年以來的刻板印象,從而撫慰了政治、經濟與社會各方面對大陸與日俱增的焦慮和不安。就算在「牆外」,我們還是為自己築起了高高的一堵牆,用謠言在牆上挖洞,窺測海峽的另一方,合理化我們自認為的中國大陸。

http://ben.chinatide.net/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