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林素卿
編按:本文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博士在山東大學的演講內容。演講中他提到,中國的科學家一有成績以後就升官是「誤入歧途」,並認為,預計到2024年,人類將對反物質最終結果和暗物質來源得出決定性結果。以下為該演講的摘錄。
———————————————————————-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紹的是我所經歷的現代物理和我的體會。
實驗是自然科學的基礎,理論如果沒有實驗的證明,就沒有意義。當實驗推翻了理論以後,才可能得到新的理論。而理論是不可能推翻實驗的。
過去四百年,我們對物質結構的基本了解,大都來自於實驗物理。公元1612年,世界上所建造的最早的加速器,就是比薩斜塔。伽利略在上面讓不同重量的東西同時落地。那個加速器能量非常低,可是現在還存在,為人類做出了最重要的貢獻。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加速器,是周長27公里的歐洲核子中心的加速器,能量非常高。這個加速器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發明」,就是大家現在所用的互聯網。經過四百多年的努力,現在對物質結構的基本了解是:原子的外層是電子,裏面是原子核。原子核裏面是粒子,粒子裏面是夸克,把夸克「綁」在一起的是膠子。這是我們描繪的宇宙物質結構的最基本圖像。
我1956年進入密歇根大學,1962年拿到博士學位。拿到博士學位以後,我很快就決定自己做實驗。第一個實驗就是證明電子是沒有體積的。這是在1948年,根據量子電動力學(QED),由Richard Feynman,Julian Schwinger和朝永振一郎提出了一個理論:電子是沒有體積的。這個理論被當時所有的實驗所證實,因此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獎。但是到了1964年,哈佛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很多很有名的教授,或多年專門從事這種實驗的專家們,用了多年的時間做了兩個不同的實驗,得到了相反的結論,說量子電動力學是錯誤的,電子是有體積的。
因為這是關於物理基本觀念的實驗,所以我決定用不同的方法來測量。那個時候我剛剛拿到博士學位,沒有任何經驗,所以沒有人相信我能夠做出這樣的實驗,更沒有人支持。在1965年,我決定放棄在美國大學的前途,到德國新建的加速器(DESY)用不同的方法重複了這個實驗。八個月以後,我的實驗證明,量子電動力學是正確的,電子是沒有體積的。所以我做實驗的第一個結論是:不要盲從專家的結論。我之前什麼實驗也沒做過,這是我的第一個實驗。另外兩個隊伍都是有名的科學家,結果都是錯的。
第二個實驗就是發現新粒子的實驗,是於1970年到1974年在美國的長島(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完成的。1970年,物理學家都認為,粒子是由三種夸克所組成的。我的問題是,為什麽只有三種夸克?為了尋找新的夸克,我決定建造一個高靈敏度的探測器。
這個實驗不受世界上所有物理學家的歡迎。理論物理學家都相信只有三種夸克。原因很簡單,因為三種夸克已經可以解釋所有當時已知的物理現象;而實驗物理學家認為,沒有人能做出這樣困難的實驗。所以這個實驗幾乎被世界上所有的實驗室所拒絕。1970年,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接受了我的實驗。
到了1974年,實驗發現了新的粒子,它有一個奇異的現象,就是壽命比一般的粒子長一萬倍。在這種新粒子發現以後,很快同樣壽命的其他新粒子也被發現了。這就表示宇宙中有新的物質存在,它一定是新的夸克粒子,我們把它命名為J粒子。
沒有人會想到有這種現象,所以當時物理界的人說,這是物理界的「十一月革命」,那個時候我還不知道「十月革命」是什麽。J粒子的發現改變了人們對於基本物質的認識。我做實驗的第二點體會是:做基礎研究,要對自己有信心,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不要因為大多數人的反對而改變。我做實驗已經多於五十年了,每一個實驗都受到大量的人反對,可是我「容忍」別人錯誤的判斷。
第三個實驗是1979年發現膠子。剛才已經和大家介紹過了,原子外面是電子,元素按照電子排布就變成周期表。原子裏面有原子核,原子核裏面有粒子,粒子裏面有夸克,把夸克「綁」在一起的是膠子。發現膠子的意義是很大的。宇宙中有三種力:引力、電弱力、強力,其中強力是夸克中間的力,是由膠子傳輸的。
1979年9月2日,美國《紐約時報》頭版整篇的消息介紹了這個實驗。中間有一段說:27名中國科學家參加了主要的實驗。在有關核粒子的國際合作研究史上,這是第一次,也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的貢獻。做實驗的第三個體會:對意外的現象要有充分的準備。因為我開始做實驗的時候根本沒想到會發現膠子。
第四個實驗花了20年,第四個實驗要找什麽呢?要找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實驗的結果發現,宇宙中只有三種不同的電子。第一種就是我們天天使用的,「走過」導線的電子;第二種是宇宙(射)線上的電子;再有一種就是原子裏面的電子。我的第四點體會:科學是很多人一起做的,絕不是我一個人做的。所以對貢獻大的科學家,要有優先的認可,並使之得到國際上的公認,這樣才能得到參加國政府長期的優先支持。人家支持你,你卻把所有的結果都認為是你自己的,這就很不對。
第五個實驗,就是現在正在做的,國際空間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AMS)實驗,做了快20年了,從1994年開始,將到2024以後。這是20世紀、21世紀人類最大的工程。這個實驗(阿爾法磁譜儀實驗)是國際空間站上最大的實驗,也是首次由美國、中國大陸、台灣、俄羅斯、芬蘭、法國、德國、意大利、瑞士等16 個國家和地區在空間中的合作。這個實驗的第一個目標是尋找宇宙中暗物質的來源,第二個目標是精確測量宇宙線。它另一個目標是尋找由反物質組成的宇宙。
科學是多數服從少數,只有少數人把多數人的觀念推翻以後,科學才能向前發展。我最後一個體會:自然科學的研究,是具有競爭性的,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沒有人知道誰是第二個發現相對論的人。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