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期】社評:東亞青運遭暫停是咎由自取,台灣人恕不奉陪

自從上個世紀七〇年代台灣退出聯合國中國代表席次以來,國際社會,特別是奧體賽事,只要有出現涉及台灣主權象徵的任何風吹草動,必然在島內炸鍋,一片同仇敵愾的報國情操。「團結一致,對抗中共打壓」的政治心法,向來都是執政當局匯聚民氣的不傳之祕,幾十年來不分藍綠,政治人物樂此不疲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上個星期,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EAOC)在北京召開臨時理事會,表決通過暫停舉辦2019年原定在台中登場的東亞青年運動會的決議。消息傳來,綠營人士一如既往的搥胸頓足,痛斥北京「用政治干預體育」,但島內輿情似乎並不買帳,非但網路鄉民反應異常冷淡,多數的主流媒體也不願隨之起舞。陸委會官員以「時機不宜」為由,要求金門縣政府暫緩原定8月5日的金廈通水典禮作為報復,更是引來社會輿論一面倒的撻伐和譏諷,縣政府也拒絕買單。

國際奧體賽事的參與,向來是以民族國家為組成,從它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與現代性的國族主義共構。在強大的國族標記下,運動員只不過是「不穿盔甲的武士」,承擔著加深民族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的任務,本身就是政治的延續。「正名公投」更涉及國家主權象徵,是如假包換的政治行為,民進黨當局縱放台獨人士推動以「台灣」名義參加東京奧運的「正名公投」,假口國際體育競技的「非政治性」來偷渡「台灣主權獨立」的概念,卻反過頭來控訴北京政治干預,只能說是迎風唾面,自取其辱。根據中華奧會的說法,EAOC理事會取消台中市主辦權的主要理由,正是因為「台灣目前推動公投正名參加東京奧運,帶給東亞青運不確定因素和風險。」

兩岸關係的僵局來自於上個世紀中旬國共內戰的歷史延續,迄今為止都是在一個主權國家範圍內的兩個交戰團體,只不過遲遲未能通過對等協商來解除兩岸敵對狀態,最終實現民族統一。1980年,台灣以「中華台北奧委會」名稱與中國奧委會一同成為國際奧委會成員,恰恰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體現,所謂「奧運模式」,既不是「兩個中國」,也不是「一中一台」。台灣使用「中華台北」名稱和「梅花五環旗」參與國際賽事,是黑紙白字明白寫在1981年與國際奧委會簽署的〈洛桑協定〉之上,這既是台灣參加奧運會的規定,也是當前台灣參加聯合國非官方組織的唯一可能。任何在國際上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假象的企圖,非但得不到國際社會的認同,反而堵死台灣加入國際社會的空間。

過去國民黨政府以外部危機來招喚內部團結的手法,向來是要風有風,要雨得雨。如今,面對同樣的困境,民進黨政府似乎是玩轉不開來。原因在於,國民黨向來堅持「中華民國法統」,兩岸的矛盾在於是誰「代表中國」的問題。在這一層意義上,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通過「恢復中國在聯合國中的一切合法權利,將台灣代表驅逐出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的2758號決議,以及隨之而來的一連串外交挫敗,對於陪同國府撤退來台的各省籍同胞來說,無疑又是一場災難性的打擊,而對剛脫離日本殖民統治不久的台灣人來說,更有如喪家之犬般的唇亡齒寒。因此,除了少數主張將台灣交由聯合國託管的親美人士,抑或在國際反華勢力的蠱惑下趁機尋求「台灣獨立」的有心人士之外,在國際冷戰和國共內戰的歷史背景下,台灣社會國家安全具有高度的共識,自我防衛是絕大多數台灣居民面對對危機的本能反應,從而提供了國府政權反向操作的契機。

如今的局面恰恰相反,是民進黨當局的主動挑釁,而不是被動反擊。2005年連戰訪問北京與胡錦濤發表「五點共同願景」,開啟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台灣好不容才打開了參與非官方國際組織的空間,實現了「外交休兵」。不管是去年在台北舉行的世大運,還是2014年,東亞奧協將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授予台中市,如果沒有兩岸政治互信的良好氛圍,沒有北京當局的善意與奧援,絕無可能實現。然而,但蔡英文自就任以來,不但拒絕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還時不時的逞口舌之快,強調「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挑動兩岸關係敏感的神經。去年以來,少數獨派勢力在島內發起了所謂「東京奧運會正名公投」活動,公然挑戰「奧運模式」,使台中東亞青年運動會的如期舉辦蒙上陰影。這一切,看在台灣居民的眼裡,只能說是咎由自取,怨不了誰。台灣社會在統獨問題上向來缺乏共識,甚至導致價值分裂與認同分歧,拿一個沒有共識的議題反覆炒作,只會加速台灣社會的裂解,更談不上誰要「團結」誰。民進黨這種「出口轉內銷」的政治手法,玩多了,必然遭到台灣居民的厭棄。

前些日子,中共邀請連戰等人再度訪問北京,習近平在會見時強調,中國強盛崛起,兩個百年(2021建黨百年及2049建國百年)目標,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強烈的民族與歷史責任感。只要認同國家、民族的發展目標,在此大前題下,兩岸都可以談;若是逾越了國家主權問題的紅線,則是寸步不讓。以近年來北京當局在釣魚台問題、南海島礁爭議,甚至是晚近的中美貿易衝突中針鋒相對的強硬立場來看,昔日那個為了爭取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寧當王八不出頭」,處處息事寧人的戰略設想早已不復存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將危機轉化為發展契機的「趁勢而為」才是今天北京當局的基本調性。民進黨當局應該正視中共從「韜光養晦」到「有所作為」的戰略轉變,更要正視台灣民心民意的轉變,不該耽溺在冷戰時期依附在美日軍事同盟的羽翼下挾洋自重的對抗經驗。否則,硬生生吞下台中東亞青運會取消的苦果僅僅是一個開端,未來的面對挑戰只會更加嚴峻。

這一次,對不起!台灣人恕不奉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