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期】老台胞故事集:台灣白色恐怖下的「追星族」-陳炳基

編按:1949年國共內戰讓海峽兩岸斷絕往來,當時有一群台灣人留在了大陸,時至今日,他們被人們稱為「老台胞」。生活在大陸的老台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們與台灣有著濃濃的血緣親緣關係,這種情感的刻骨銘心,就是二代三代台胞也難以望其項背。本報將陸續刊登這些老台胞的故事,讓我們一同追尋老一代台灣人的個人素養、道德水準、高風亮節和敬業精神,從不同側面折射出老一代台灣人的祖國情懷。

文、圖/閻 崑(文史工作者)

2014年4月,陳炳基在台北市南海路二二八紀念館裡與自己的照片合影。

2014年4月,陳炳基在台北市南海路二二八紀念館裡與自己的照片合影。

提起陳炳基,1949年後滯留在大陸的台灣人,乃至整個大陸「台字圈」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大家都知道他長期在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工作,為兩岸台灣人服務,做出突出的貢獻。但是,我要說他也追過星,你信嗎?

陳炳基還真的追過星,而且是在台灣白色恐怖的年代,當然,那純屬意外。

陳炳基1927年出生在台北市艋舺(今屬台北市萬華區)。1944年4月,時年17歲的陳炳基在「謝娥事件」中被捕,經過日本憲兵隊的非人刑訊,被關押了兩個月才放出來。學生時期,陳炳基是學運領袖,「二二八起義」,陳炳基是親歷者和積極參加者。起義失敗,為了逃避國民黨的追捕,陳炳基到了上海,那是1947年5月。同年7月,又秘密返回台灣,出任中國共產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直屬的學委,從事地下工作。後因國民黨特務滲透,身份暴露,組織遭到破壞,幾個同志遭到了逮捕,陳炳基因遵照上級指示及時離家躲藏,才躲過一劫。

陳炳基中學時代

陳炳基中學時代

陳老回憶說:「國民黨檢察院貼了公告,明確寫著陳炳基在逃。為了躲避抓捕,那段時間,我東躲西藏,去過基隆,還在痲瘋病院當過職員,因為覺得國民黨特務一般想不到我會躲在痲瘋病院。後來得知有個叫劉金石的兄弟在太魯閣搞了一個光達礦業社,在太魯閣河床上挖金砂,我就去投奔他,躲到花蓮太魯閣的大山裡一個叫新城的地方,改名叫陳有財,當現場施工管理員。我和工人住在一起,想抓我的人不會想到我會躲在那裡。我就是在那裡,意外地碰到了田漢。」

田漢是民國以來,乃至新中國成立後著名的戲劇活動家、劇作家、詩人,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左聯)發起人和領導者,曾創作了大量的話劇、歌劇和電影劇本,鼓舞人民進行革命鬥爭。他為電影《風雲兒女》撰寫的那首主題歌,後經聶耳作曲,名為《義勇軍進行曲》,廣泛傳唱於抗日戰爭時期,鼓舞了抗戰士兵。反日思想激進的陳炳基,很早就知道這首歌。光復之後,儘管在國民黨的高壓統治下,這首歌在台灣還是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特別是左翼青年幾乎無人不曉。再加上《夜半歌聲》等田漢編劇的幾部電影在台灣都演過,這樣的一位文化界名人自然成了青年陳炳基崇拜的偶像。

在太魯閣的大山裡,突然來了幾個大陸人,還是蠻扎眼的。「我見他跟另外兩個穿中山服的人在一起。他的照片我看過,所以能認出來,就是田漢。」想像不出陳炳基當時的心情和神態,恐怕除了驚訝驚喜惶恐興奮之外,真的不知道還有什麼別的詞來形容。「那時我不知道他是不是黨員,只知道他是進步的。他們提出想上能看到海的比較高的山頂上走走,我就帶著他們上去。上到高處,他們邊看邊畫邊記,我起先還以為他們是在寫生作畫,後來才發現是在畫地形圖。」

沉浸在回憶的興奮中,陳老也沒說清他與田漢在太魯閣到底相處了幾天,為我也為讀者留下了一個迷。接著他又告訴我:「解放後,我到北京工作,田漢和我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去看戲不要錢,都是田漢給我票。」當時,田漢已經是大陸國家主管文藝工作的大幹部了,能拿到田漢給的戲票,陳炳基的面子的確不小。

1957年4月18日,陳炳基(後排右6)出席由毛澤東主持的歡迎蘇聯領導人伏羅希洛夫的歡迎會。

1957年4月18日,陳炳基(後排右6)出席由毛澤東主持的歡迎蘇聯領導人伏羅希洛夫的歡迎會。

1954年,陳炳基參加慰問中國人民解放軍代表團赴西南等地時,又和田漢見面了。一路上兩人總在一起,有時候住同一間屋,有時候田漢住裡間,陳炳基住外間。由於陳炳基比較年輕,路上由他一直照顧田漢。那時陳炳基才知道,那年田漢去台灣,是總理周恩來派過去偵察地形的。

陳老最後對我說:「我寫了一篇文章,回憶這段事,還沒有寫完。」可是陳老不久就去世了,那篇文章不知有沒有寫出來。

(陳炳基先生於2015年7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謹以此文懷念這位可敬老人)

 (轉自《台聲》2017/12月下  總第4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