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開局,蔡英文宣布大幅度的改組國防、外交與兩岸關係等國安團隊,庶民社會卻深陷在搶購衛生紙的焦慮當中,還惹來執政黨官員的訕笑。殊不知,國安團隊與衛生紙雖風馬牛不相及,所涉及的範疇更是天差地別,但作為特定時空并存的現象,兩者不僅有一定的因果關係,還有一個共通的心理背景,就是在變動的世局下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和應對變局的資源相對匱乏。
衛生紙質輕價廉,在家戶消費所佔的比例不高,但卻堪稱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戰略物資」,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時,就有部分民眾基於恐慌而大量囤積衛生紙,幾年都用不完。此番民眾瘋狂搶購的現象雖然與預期漲價的心理有關,但如非已經「民窮財盡」,加上對未來的忐忑不安,當不至於為了區區數十元台幣差額而出現買到斷貨的現象。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台灣所得最低20%家庭(約196萬戶)已連續10年入不敷出,2016年平均每戶「負儲蓄」18,384元(台幣,下同),十年來累計負債192,216元。其中,低所得家庭經濟戶長65歲以上占了43%,多數依靠以前的儲蓄或退休金維持生活,如今還要面對年金改革的壓力,錙銖必較就成為升斗小民的生存之道。綠營官員認為民眾搶購衛生紙是「好貪小便宜」,恐怕是不知民間疾苦,要落得「何不食肉米糜」之譏。
舉例來說,2016年家戶可支配所得平均數雖高達99.3萬元,較2015年增2.9%。但是,所得最低的十分之一每戶可支配中位數所得只有340,895元,平均每月28,407元,其中扣除食品、衣著、水電瓦斯、醫療、交通…等各項支出,能用於家庭雜項開支的僅有5.45%,約1500元左右,想要日子過得去,省得一塊是一塊。在薪資凍漲,萬物齊漲,家庭可支配所得緊縮而經濟前景卻不可預期的今天,庶民社會的衛生紙經濟學足以戳破總體經濟數字亮麗的繁榮假象。
導致底層民生困窘的原因,當然跟近年來政府惡化分配結構有關。去年上市櫃公司的稅前盈餘高達2兆2000億台幣,但薪資水平卻不漲反縮,頂端高所得(百分之十)卻佔居民收入總量的40%左右。根據勞動部國際勞動統計資料,去年各國製造業廠商僱用勞動報酬成本(即勞工薪資),日本上升13.5%、美國上升3.2%,但台灣不升反降2.3%。考察近十年來的數據,也以台灣降2.4%最多。諷刺的是,十年來台灣製造業的勞動生產力平均年成長率上升達5.2%,竟是各國之冠,反映出台灣勞動者所面臨的惡劣處境。
除此之外,蔡英文執政一年八個月以來,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甚至有從「冷和平」朝向「冷對抗」發展的趨向,連帶使得許多依靠兩岸交流而存在的產業包括,旅行社、航空業、遊覽車、觀光飯店、各式餐飲業者、觀光夜市、免稅商店、伴手禮市場都受到嚴重衝擊。再加上攸關產業發展的區域整合不管是「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台灣都尚未入局,這兩個高度經濟自由化的協定若台灣都被排除在外,將造成經濟被邊緣化與空洞化的危機。台灣社會上普遍存在著對未來悲觀的情緒。
短短一年多來,蔡英文政府的民調滿意度急遽下滑,恰恰是這股悲觀情緒使然。根據1月31日台灣民意調查基金會針對「蔡英文的兩岸與經濟表現」剛出爐的民調顯示,受訪民眾對蔡英文當局在經濟與兩岸政策的表現給予極低的評價,不滿意度高達六成,也有高達46.7%的受訪者不認同蔡英文的領導方式,僅有31.7%表示認同。兩岸關係停滯、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民間消費與固定投資不振、產業與人才出走、就業崗位不足、薪資下降,使得年輕人與高學歷人士對社會不滿的情緒直線上升,25歲至54歲的青壯年族群約有略超過五成以上質疑蔡英文的執政能力。有趣的是,在拼經濟方面,受訪者的不滿意度高達59.9%,表示認同的僅有30.6%;在處理兩岸關係上,受訪者59.6%不滿意,30.8%滿意。兩者在數字上高度的重疊,顯見受訪者認為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是攸關台灣產業經濟發展的命脈。
庶民社會從日常生活所積累的直觀感受並非毫無根據,單就官方所公佈的兩岸貿易數字就足以窺見一般。2017年台灣全年出口額3173.9億美元,進口額2595.1億美元,貿易順差578.8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81.3億美元。其中大陸(含香港)仍然穩居台灣出口市場首位,出口金額高達1,302.8億美元,實現貿易順差高達787億美元;正因有這筆龐大順差挹注,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才有2.86%的成績。可見,兩岸貿易,尤其是台灣對大陸出口是帶動台灣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動力。
反觀蔡英文當局和她的執政團隊,不知是受到僵化的意識形態支配,抑或是在權力慾望的催迫下昧於事實,總以為在內政方面,只要能通過轉型正義、年金改革和清除黨產把國民黨徹底地打趴,就可以確保綠色政權長期執政;在兩岸關係上,只要能把握中美地緣利益日漸升高的衝突,緊抱美國的大腿,就能在美日軍事同盟的羽翼下,藉由「中華民國憲政框架」以拖待變,遂行台灣實質獨立的妄想。一年多來,蔡英文當局非但無視於抗議「年金改革」而如影隨形的退休軍工教人員以命相搏;無視於反對勞動基準法改惡的勞工團體和青年學生在街頭上流竄;更無視於台灣居民企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根本願望,一往無前的朝向民心民意的對立面挺進。
原本以為,面對民調數字的斷崖式下滑,蔡英文當局會因應年底「九合一」選舉的需要,對民眾意見最大的財經、教育、交通等內政領域的相關部門進行人事調整,以圖挽回民心。但近日公布的內閣人事異動名單,除了勞動部部長林美珠以健康的理由申請退休之外,多是朝向推行「兩岸對抗政策」所做出的國安人事佈局。包括總統府秘書長吳釗燮「降調」外交部長;國安會秘書長嚴德發接掌國防部長;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回鍋主導兩岸關係;海基會秘書長柯承亨接國安局政務副局長等等,顯見蔡英文當局「外交優先於兩岸,重國安而輕民生」的基本思維。特別是,蔡英文再度啟用陳明通來主掌陸委會,雖不排除想要利用陳明通在野期間以學術名義行走兩岸所建立的人脈關係來釋放善意,但陳明通本人恰恰是2007年具有強烈兩國論意涵「第二共和憲法草案」的起草人,多次公開否認「九二共識」,蔡英文的國安佈局能否解決台灣民生經濟的燃眉之急,怠有疑慮。沒有九二共識,就算號稱民進黨內「中國通」的陳明通,也是此路不通。
當「中國大媽搶買黃金,台灣大媽搶衛生紙,我們不一樣!」在社群媒體上廣為相傳,這是台灣人民的心窮氣短,也是民心向背的一葉知秋,蔡英文當局實不可輕忽這種庶民社會的智慧和反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