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期】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銷居世界首位

採訪/郭宇靖、高亢

近年來,大陸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17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量79.4萬輛,銷量77.7萬輛,產量占比達到了汽車總產量的2.7%,連續三年居世界首位。

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一位觀眾在參觀一輛新能源汽車。(新華社 張若玄 攝)

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一位觀眾在參觀一輛新能源汽車。(新華社 張若玄 攝)

經過一段時間發展,大陸新能源汽車在技術水準、企業實力和配套環境上,都取得了長足進步。轎車主流車型的續駛里程已達到300公里以上,與國際先進水準同步。領先企業的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大幅提高,價格持續下降。

與此同時,陸企的實力明顯增強。整車企業都已建立完善的新能源汽車開發體系,新能源整車、動力電池企業研發投入占比達到了8%以上,高於行業世界平均水準。

在配套環境上,大陸充電網路建設穩步推進。公共場所、居民社區、單位內部、高速公路等主要場所覆蓋率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底,全大陸共建成公共樁21.4萬個,增長了51%,保有量居全球首位。

儘管大陸新能源汽車產業高速發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戰,如充電樁不足、政策體系待完善、核心技術待突破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逐步凸顯。

一方面是充電樁數量不足。資料顯示,到2020年大陸規劃新建公共充電樁數量約50萬個,與同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規模不匹配。另一方面,充電設施的佈局還不夠合理。目前公共充電樁的使用率還不到15%,可持續的商業發展模式還沒有形成,存在著運營企業盈利困難和消費者充電價格偏高的雙重矛盾。

除充電樁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核心技術也有待突破。例如,動力電池產業整體創新能力還不夠強,燃料電池汽車與國際先進水準的差距還在拉大,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還有待完善。從整車來看,真正意義上的新一代純電驅動的平台,大多還沒有納入企業的研發計畫,已有平台大多是利用原來燃油車平臺改裝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鐘志華表示,企業沿用了燃油車的平台並不能最大限度發揮節能優勢,未來還需以平台化、模組化、系列化和輕量化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並與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和新裝備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