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期】兩岸勞動條件比一比

文編/魏三多

一年前蔡英文政府以「落實周休二日」為名,砍掉了勞工的七天假期。一年後的今天,接替林全上任的賴清德也提起刀子再一次修改「一例一休」,這一改讓台灣民眾大呼「倒退三十年」。而更引起了勞工團體一片嘩然的是,在新版修改法案中,將全面鬆綁7休1制,未來只要勞資雙方協商、或經過工會同意,勞工休假不再有只能連續上班6天的限制,勞工最多可連上12天班。

鑑於台灣勞動條件持續性的改惡,相隔海峽的大陸又是如何規定勞工的勞動條件呢?本文摘錄「觀察者網」專欄作家「濱哥哥」對兩岸勞動條件比較的文章,為台灣讀者解讀兩岸勞動條件的差距。

週休日加班費兩倍

兩岸的正常工時規定都是一天8小時,一週工作五天。但是大陸對於週休日(六)加班規定卻比台灣優渥,大陸勞工可選擇雙倍工資或補假,要是遇到國定假日加班則資方必須支付高達三倍的工資。然而對於台灣而言,2016年版的「一例一休」在周休日(六)的加班費最高也不過1.66倍,而所謂「做1小時算4小時,做5小時算8小時」的亮點,按照實務操作來說,只是保證了台灣勞工在週休日(六)的加班至少有4小時,並不會發生勞工能佔到便宜的情況,更不用說目前引起爭議的2017年行政院版本的「一例一休」修法,試圖改惡將週休日(六)加班費取消,變成工作日薪資。附帶一提,中國大陸的日薪資或小時薪資是實際月薪收入按21.75天計算,而台灣是按照30天來計算,這一點也是台灣遠遠落後大陸的地方。

特休假當年折現三倍工資

而特休假方面,大陸通常工作滿一年會有五天特休假,特休假未休完資方要折現三倍工資給勞工。而台灣在2016年版的「一例一休」好不容易達到未休完的特休假要當年折現工資,但實際上已經跟大陸的折現三倍工資差之萬里,沒想到2017年政院新修版的「一例一休」還倒退讓特休假可以延展一年,兩年內未休完才折現工資。從中國大陸對特休假折現三倍工資的規定,我們可以知道所謂的「特休假」就是保障勞工能夠在一年當中獲得更多的休息,所以立法的重點在讓勞工「休息」,而「折現三倍工資」則是一個保證。可惜的是,2016年版的「一例一休」關於特休假的規定,都有可能讓勞工不能依法休息,更何況是新修法欲將特休假延展一年期限。而在實務操作上,台灣勞工的特休假又往往被挪用去抵放颱風假。

 台灣勞工法定權益遠落大陸之後

另外,若大陸勞工在高溫天氣下(室外超過33度)工作,根據大陸各省的規定必須每天給勞工發放150元~200元人民幣的高溫補貼。而台灣針對高溫假雖有過不少討論,但一直沒有共識,雖然有近7成勞工認為政府應制定高溫假,但企業僅1成9讚成,由於台灣勞資兩方的落差極大,加上歷屆政府偏向資方立法的傾向,高溫津貼遲遲無法實現。同時,台灣在勞工職業保障上也是不足的,在大陸若是勞工被資遣,必須補償工作年限N的N+1個月工資,而台灣只有N*0.5。

在婦女權益上也是一樣,在大陸根據規定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其中產前可以休假15天;以廣東新計生條例第三十條規定,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享受八十日的獎勵假,男方享受十五日的陪產假。在規定假期內照發工資,不影響福利待遇和全勤評獎。即在原來98天產假的基礎上,再增加80天,合計178天。而台灣只有八周的產假,甚至比不上菲律賓60天的產假,泰國90天(前45天工資100%,後45天50%)。

台灣的低薪高工時企業文化

近年,大陸官方還強制年年提高勞工的基本工資,提高對勞工的法律保障,這也就導致了對勞工權益保障不高的台資企業,在大陸勞動法的推動下,特別是高污染、高能耗的勞動密集型工廠撤離大陸市場,回到台灣或者東南亞。相反的,台灣的資方通過媒體威脅官方修改損害資方利益的規定,並動輒以出走台灣相要挾,以至於台灣勞工連真正的周休二日都無法保障。台灣官方只能變著花樣做出各種例假、休假,變形工時,單月最高加班工時升為54小時,三個月上限138小時等各種複雜又混亂的勞動規定。

同時,在勞動檢查方面,兩岸的作法與差距更是明顯。在大陸,勞工利益受損向勞動局舉報,並不需負舉證責任。資方若有不法,輕則整改,重則停工。2014年四月,廣東東莞裕元鞋業(台資)爆發工人圍廠抗爭,就是因為資方未足額給予勞工社保金,最後收場是資方承諾繳足社保金,同時往前追溯五年。有業界預估,以裕元鞋業的勞工人數計算,裕元鞋業所屬的寶成集團可能要吐出80億元人民幣。在台灣則相反,台灣勞工如果要告資方,則舉證責任在勞工身上,在勞資力量不對等,工會組織率又極低的情況,台灣勞工往往是吃虧的一方。以工時例,台灣社會在很多情況下,加班被視為是認真工作的一種指標,即便你的工作已經做完,但是老板沒走你也不敢走,從而加強了從眾的互補性,大家都不敢走了。而另一方面,資方也利用這個特性,製造高工時的企業文化。比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就曾表示台灣放的假太多了,還強調「鴻海集團有很多員工周六自動來上班」,而那些最受上司重用、升遷速度最快的都是這批自動來加班的員工。

回顧歷史,台灣上班族的薪資在1980年代曾高度成長,當時的上班族每年調薪幅度為5-10%;1990年代後開始下降,但實際薪資還是增長的。到了21世紀,台灣名義上的薪資增長卻只在1-2%左右徘徊,算上物價上漲,其實薪資是負增長的。一段長時間的低薪,導致台灣勞動條件全面變壞,不得不讓人有台灣「勞工」果然是最軟之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