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27期] 一個震動世界的地方 紀念汶川地震三週年

吳濟海、劉剛

3年前的5月12日,8級強震擊中這裏。大自然瞬間的地覆天翻重創了人類,死亡和失蹤人數超過8萬、1500多萬人無家可歸、近1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滿目瘡痍……舉國同悲,全球震驚。

從此,這個中國西南深山中不為世人所熟知的地方牽動著全球目光。而大陸政府對巨災的快速反應、解放軍的不怕犧牲、普通老百姓的無私奉獻,以及災區人民表現出的堅忍、頑強與秩序也深深震撼了世人。

如今,曾經的廢墟上又一次地覆天翻:191萬戶農村住房、近29萬套城鎮住房、2915所學校拔地而起,37個重點城鎮已然重建,4543公里幹線公路和26000多公里農村公路延伸到災區各地。

這意味著平均每個月就崛起一座城鎮,每天就有3所學校、1700多套住房在災區建成,汶川奇跡震動世界。

「不敢相信!這真是汶川地震的重災區嗎?怎麼一點都看不出地震的痕跡!」美國客人、芝加哥湖岸旅行社總經理貝蒂,5月初在震後重建的四川汶川水磨鎮參觀後,發出了這樣的感歎。

世界旅遊組織執行主任索丹‧索莫基說:「災區的實地考察,讓我深切感受到災區重建後基礎設施和旅遊業翻天覆地的變化。」

超越自然的奇跡,總是在對厄運的征服中出現,奇跡背後更有不同尋常的力量。

人們記得,強震剛過餘震仍頻之時,胡錦濤在什邡市鎣華鎮的一處工廠廢墟旁那擲地有聲的話語:「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人們也記得,震後第12天,第二次趕赴災區的溫家寶在震中映秀對中外記者表示:「過3年再來,一個新的汶川會拔地而起。」

震後僅僅一個月,大陸政府就正式作出對口支援的決策,19個對口支援省市,帶著700多億元援建資金,奔赴災後重建的一線。中共中央、國務院當年就確定了3年完成恢復重建的目標和任務,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計畫投入資金一兆多人民幣。即便是之後遭遇金融危機的衝擊,也沒有影響中央和地方重建資金的投入。

3年中,溫家寶10赴災區,看望受災群眾,指導恢復重建工作。他強調,災後恢復重建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規劃先行、統籌兼顧、依靠群眾、依法重建,要把確保工程品質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3年過去,鎣華鎮那座被震垮的工廠已經在不遠處重建、投產,舊址廢墟上建成了整潔、莊嚴的什邡地震紀念廣場。行駛在由北京市對口援建的寬闊的北京大道上,當地司機劉師傅對記者說,重建後的什邡基礎設施「至少向前發展了20年。」

高效率的動員機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以及執政黨和人民在一起的不變承諾,共同構成了創造奇跡的中國力量。

災難的突然降臨往往最能考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力量與韌性,也能檢驗一個社會制度的活力和效率。事實證明,沒有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沒有全國一盤棋的動員能力和高效救災體系;沒有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就沒有在抵禦國際經濟危機的同時取得災後恢復重建決定性勝利的雄厚經濟實力;沒有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就沒有「3年重建」的勇氣和決心。

汶川的新生令人驚歎,但汶川奇跡留下的不僅僅是災區崛起的新居和寬闊的公路。「有了新家就有了新希望。」已經住進新縣城的老北川籍居民謝紅英這樣展望自己的未來。

而在日本記者的筆下,重災區阿壩水磨鎮的「餐館和土特產品商店依次排開,多則一天有1萬多名遊客來此觀光。對於這一派意想不到的復興景象,很多居民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什麼都比震前好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