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27期] 心的歸途 汶川大地震災區民眾心靈重建實錄

王若遙、吳濟海、海明威

帶著尚未癒合的傷口努力生活

地震後幾乎一無所有的秦嵐(化名)似乎重新擁有了失去的一切:她已再婚,生下一個女孩,並剛剛搬入由政府重建的新居。

秦嵐居住在中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四川省北川縣。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8.0級特大地震將北川老縣城整體摧毀,也奪走了她的丈夫和7歲的女兒。

秦嵐的新家位於距北川老縣城23公里的永昌鎮,即災後異地重建的北川新縣城。 有了家,生活就步入了正軌,「我會把過去的事放在心底,全心照料新的家庭。我過得好,相信他們在天上看得到。」她說。

然而,望著已會叫「媽媽」的小女兒,秦嵐總忍不住想:這是我的大女兒回來了啊。「她們長得多像,一樣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這位33歲的母親淚如雨下,「我想她,夢裏都想。」 在四川震區,許多人同秦嵐一樣,帶著尚未癒合的傷口努力生活。

心理衛生服務的重要性

北川縣心理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任雪梅說,伴隨失去親人的災區民眾組建新家庭,並陸續從板房和帳篷中搬入永久新居,他們的生活正在逐步恢復常態。

「不過,民眾要完全彌合心靈的創傷還將經歷漫長的過程,」她說,「我們經調查發現,很多人都不願來中心進行一對一的心理諮詢。中心成立之初,不少人見了我就躲。」

震後近一年,北川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馮翔被發現在綿陽家中自縊身亡。馮翔8歲的兒子在地震中遇難。這一事件引發全社會對震區公職人員心理狀況的關注。

為使心理衛生服務覆蓋全縣23萬人口,中心在北川縣建設了60個服務點,其中32個在學校,22個在醫療機構,6個在社區。服務主要採取小團體輔導的形式,每次面向20至40人。

任雪梅說,這些努力取得了不俗成效,許多民眾不再「聞心理色變」,在接受心理諮詢和輔導時已能夠坦誠地說出自己的心理不適,如煩躁、失眠等。

致殘兒童艱難的復健之路

相較於成人,孩子的未來無疑更加漫長,地震的陰影或許更加深重。

談及理想,16歲的曉晴(化名)只重複一句話,「我喜歡運動」。原本擅長羽毛球和籃球的她想有機會到北京親眼看看鳥巢,「只是,這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事了。」她輕輕地說。

曉晴原為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的一名五年級學生,她在地震中骨盆骨折,如今左腿比右腿明顯短一截。

目前,她在收納了100多名地震致殘兒童的都江堰市友愛學校學習,每週末都會在駐於友愛學校的川港康復中心接受訓練。

曉晴說,她走二三十米路或在站起的瞬間腿都會感到疼痛,左腿屈至90度便疼痛難忍。她在治療師建議下使用拐杖,卻總被笑話,因為許多截肢的同學依靠假肢已恢復行走。

夜晚,她常躲在被子裏偷偷哭泣,不是因為疼痛,而是因為思念媽媽。曉晴生於一個藏族家庭,因父母在她小時候便外出打工,她與年長5歲的姐姐一直由外祖父母撫養。如今,她由在成都打工的姐姐照料。

「我總教育她:依你的身體狀況,你要好好念書。要像我一樣打工,哪個老闆肯用你呢?她急了便會回我,『對,我能幹什麼呢?爸爸媽媽不要我了,你也不要管我了!』」姐姐說。曉晴在一旁聽著,用手捂住臉,埋進雙膝間。

消除地震的陰影十分不易,因為這些孩子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恐懼,香港無國界社工蔡玉儀說。她和同事從2009年9月開始為友愛學校的地震致殘兒童提供心理輔導。

「起初,這些孩子對黑暗和巨響特別懼怕,情況嚴重的則把自己徹底封閉起來,與家人都不溝通。」蔡玉儀說。

在近兩年的時間裏,蔡玉儀一直陪伴著這些孩子,讓他們通過音樂、繪畫和遊戲等方式撫慰心靈,釋放情感。

「如今,最顯著的變化是,他們都開朗了很多,願意和我訴說。」蔡玉儀說。她告訴孩子們,蓋住傷口並不代表它不存在,如果發炎了後果更加嚴重。

從受助者變為施助者

雖然不具備專業心理學知識,61歲的楊昌全仍渴望用真誠撫慰在地震中受傷的心靈。

楊昌全是四川省什邡市洛水鎮居民,他於地震後不久加入臺灣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在洛水鎮建立的慈濟服務中心,成為幾十名本地志願者中的一員。地震發生後兩天,慈濟志願者便趕往災區,至今仍在那裏。

「心靈恢復十分漫長,需要有人長期陪伴。於是我們在什邡市洛水鎮和綿竹市漢旺鎮搭建服務中心,來陪伴鄉親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黃崇發說。

「然而,再長久的陪伴也總有一個期限」黃崇發說,因此慈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希望啟發當地鄉親,使他們從受助者轉變為施助者。

提及曾接受的幫助,一個細節令楊昌全至今難忘。震後不久的一個炎熱夏日,幾名為洛水鎮民眾搭建臨時居所的解放軍小戰士吃過午飯後在大樹下乘涼,恰逢楊昌全和鄰居走了過去。

「他們的班長立刻把他們喊了回去,大聲斥責他們占了老百姓的地方。我感到特別心酸:這些孩子為我們付出許多辛勞,而我們呢?甚至不能回報他們一片蔭涼。」楊昌全紅了眼眶。

在洛水鎮,美觀堅實的新房早已拔地而起,而慈濟服務中心卻仍是一片板房。在中心簡陋的辦公室裏,雪白的牆壁上懸掛著一副字句:天上最美是星星,人間最美是溫情。 然而,在四川震區,再美的溫情也難免帶有一絲哀傷。

五月裏,震中映秀鎮的地震遇難者公墓中已是滿眼綠色,一塊墓碑格外引人注目。這塊碑屬於一個7歲的女孩,碑石上放著一個紅色的絨布兔子玩偶。因為2011年是中國農曆兔年。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