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28期] 「黑心」的背後

張方遠

自5月「起雲劑事件」爆發以來,隨著台灣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民眾也陷入一股生活恐慌。新聞媒體看似追蹤真相,政府也看似危機總動員,事實上,他們只說出了表象,沒有人敢說出「黑心」背後到底是什麼。

從三聚氰胺談起

大陸在2008年發生奶製品以容易致癌與結石的三聚氰胺來冒充蛋白質事件,除了在本土掀起軒然大波之外,凡是有進口大陸奶製品的海外地區,無不人心惶惶。

當時台灣政府除了禁止大陸相關產品進口之外,只針對奶製品進行抽查檢驗。上至政府,下至民間,砲口一致對向海峽西岸,抨擊大陸是黑心「國家」。在媒體與名嘴的攪和下,似乎只要把「黑心」大陸罵個狗血淋頭之後,食品安全就無後顧之憂了。但是,經過三年多的時間,我們必須質問政府,當年如果少一點口水與仇視,利用機會進行大規模全面的食品安全檢查,而不單單針對大陸產品或奶製品,今天民眾所憂心的「黑心起雲劑」是不是就能盡早被揪出來?

海峽兩岸的糾葛,讓再單純的事件都會蒙上一層政治陰影。長期以來,配合著政府的宣傳,台灣民眾透過否定大陸來肯定自己,透過貶抑大陸使自己高尚。我們一方面指著大陸鼻子罵「黑心」時,另一方面則是不斷強調「MIT」的優良,或者乾脆改用美、日等「先進」國家的產品。關於食品與產品安全的問題,在台灣卻演變成水準高下的問題,不但問題無法解決,反而造成更多的問題。所以,今天起雲劑事件發生後,台灣民眾在慌張之餘,還得分心來震驚我們的水準。

「先進」國家不先進

台灣民眾長期以來,認為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的產品比較優良安全。面對資訊不對稱的狀況,真相反而被美日產品優良安全的形象所掩飾。

日本知名巧克力品牌「白色戀人」,在2007年被踢爆竄改食用期限。日本高級餐廳「船場吉兆」,在2007-2008年中間,先後被發現點心產品在過期之後,被貼上新的製造日期標籤繼續販售,甚至將客人吃過的生魚片等食材回收賣給其他客人。2008年,日本米商「三笠食品」從其他地區進口被農藥汙染的工業用米,冒充為食用米販售,該公司從2003年便已開始進口「問題米」,超過300噸的黑心米被消費者吃下肚。

美國一家廠商,販售被沙門氏菌汙染的花生醬,並出口到加拿大等地區,在2008-2009年期間造成至少8人死亡。《兩岸犇報》曾幾次介紹孟山都(Monsanto)公司的轉基因食品,這類作物不只破壞自然生態多樣性,對人類健康更有長期的負面影響。面對民間對轉基因食物的反彈,美國政府最終選擇站在財團公司這一方。此外,美國民眾體內的有害化學物質平均是50-80種,遠超出人類免疫系統所能承受的20種。追根究柢,這些可能致命的物質,來自於美國大企業對水源與土壤的嚴重汙染。加拿大與墨西哥普通居民家中的自來水,甚至被發現有美國火箭燃料的殘液。美國出版大量諸如《黑心帝國》之類的書籍,或是在北京奧運期間自備糧食參賽,無非是傾全力將中國塑造為「黑心來源」,轉移自己內部「黑心」的焦點,同時也保障自己輸出「黑心」而獲利的權力。

「黑心」的背後

從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饅頭,到台商在廣州開設連鎖麵包店「甜心客」,將過期麵包重製再賣等威脅進逼,大陸民間已經發起自救運動。北京一群媽媽組成類似「主婦聯盟」的團體,通過與有機農場的合作,反制黑心食品危害下一代。大陸官方也開始嚴打非法食品添加物,國務院4月下令要求有關部門總動員,建立地方政府與民間有獎舉報制度,並打擊製造恐慌的假新聞;同時出台《食品安全法》,要求企業負起應有責任。大陸從民間到官方,全力掃除民眾餐桌上的危害因素,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楊毅也罕見地宣誓:「大陸的食品安全狀況會愈來愈好。」

大陸作家針對黑心食品的調查結論是:「一旦有了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大起膽來;有了10%利潤,它會到處被使用;有了20%利潤,它就會活躍起來;有了50%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有了100%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為了300%利潤,它就不惜犯下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黑心食品的出現,其實就是資本主義追求「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的運作邏輯。因此,黑心食品不是「中國人的醜陋」,而是「資本主義的醜陋」。

如果我們不跳脫出水準高低的思考限制,不去正視「資本主義的醜陋」,任何形式的黑心食品將會層出不窮。政府也應該不只關心「國際形象」,更要全面正視食品安全的問題。否則,這顆黑心雪球不但不會融化,反而會愈滾愈大。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