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媚
(網路圖片) |
我在馬來西亞接受國中及高中教育時,念的歷史教科書內容,主要是涉獵馬六甲皇朝、馬來亞蘇丹統治制度、世界古文明發展、英國殖民與爭取獨立的歷史事件。還記得中學時,歷史課本一直為馬來皇朝的蘇丹辯護,指蘇丹割讓領地給英國人是受到他們的騙。上完課後,老師語重心長的告訴們,歷史並不是事實的全部,蘇丹割讓領地不是因為上了英國人的大當,而是他們注重小利,拿了錢卻賠了國土。
高中的華文老師影印被譽為馬來西亞華裔「魂」的林連玉回憶錄給同學傳閱。那是我第一次聽到林連玉的名字,林連玉是一位為了捍衛民族應該有學習母語權利,而被國家剝削公民權的教師,從他逝世至今,國家依然沒有恢復他的公民權。今年(2011)適逢林連玉公民權遭褫奪50週年,馬來西亞13個民間組織發起「平反林連玉」運動,希望通過明信片簽名運動,恢復林連玉公民權及制定公平的教育法。後來我才知道接受華文教育的獨中生(民辦的華文中學)很早就曉得林連玉的生平事跡,而政府學校的多數華裔學生卻是一無所知,因為林連玉並沒有出現在政府學校的歷史教科書上。
2003年教育部修改教科書內容,新的內容與原來的歷史有很大落差,包括眾所皆知的吉隆坡開埠功臣葉亞來和柔佛新山開埠功臣黃亞福都不被記載在內。現任教育部副部長魏家祥曾經在2006年,在國會針對國內中學歷史教科書內容和以往教科書有甚大差別一事,要求教育部重新檢討課本的內容。魏家祥指出,當年葉亞來、雪州統治者及大臣一起開埠發展吉隆坡,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為什麼新的教科書卻「遺忘」他們?魏家祥抨擊學術人員、歷史學者先入為主、選擇性編寫教科書內容。另一方面,當時的教育部政務次長柯瑪拉在國會回答提問時反駁道,教科書內容顯示出馬來西亞的真實歷史。她說教科書內容是根據歷史論據所撰寫,所有的歷史記載都是歷史學家、學術成員和個人的研究成果,並經過證實和驗證後才獲採用。
魏家祥和柯瑪拉在國會諮詢環節時,都提到歷史學者和學術成員對於編撰教科書的影響力。柯瑪拉認為教科書是根據歷史事實而撰寫,此話不假;然而,魏家祥指出一個更為重要的論點是「選擇性編寫教科書內容」。「選擇性」意味著什麼人掌權,那誰就有更大權力與資源來選擇編纂歷史,塑造一個有利自己與群體的歷史教科書,並且企圖以潛移默化方式來影響下一代的思想。我們的歷史課本不斷強調馬來亞共產黨是萬惡之首,濫殺警察、外國人和平民,所以必須「消滅」他們。長大後,我有機會接觸不同的讀物,才知道共產黨也是抗日英雄,是其中一群幫助馬來亞爭取獨立的功臣。但是現今的教科書上,我們看不到華人在抗日時期所扮演的角色,也不知道共產黨是抗日戰士。為了對付共產黨而在緊急法令下成立的數百個華人新村,犧牲多少家庭和平民,我們卻只看到官方宣稱英勇逝世的英殖民高官或是統治者。為什麼歷史課本隻字未提上述所說的「事實」?
歷史到底是什麼?歷史就像他人所說「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今天你掌握權勢,就能辯護、美化自己的立場和作為。因此,我們必須時時問自己:誰在說歷史?這個歷史表現的是那個層面的事實?有人沒有機會說話嗎?我們也應該時時警惕自己:永遠抱著思考、追索和反省的態度面對史實,不要讓片面的歷史真相模糊我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