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期】到農村去,廣闊天地大有可為

新春伊始,河南省中牟縣萬灘鎮董崗村的村民在田間給菜苗覆蓋地膜。(新華社 李博 攝)

新春伊始,河南省中牟縣萬灘鎮董崗村的村民在田間給菜苗覆蓋地膜。(新華社 李博 攝)

採訪/張興軍、李鵬

越來越多以高學歷、高技術為特徵的大陸創業者進入三農領域深耕,他們既腳踏實地「關心糧食和蔬菜」,又「面朝大海」眺望市場和未來。這種「新農人」現象意味著,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三農領域必將成為各路有頭腦、有遠見、有闖勁的有志之士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近年來,大陸在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為進一步推進農業轉型升級打下一定基礎。然而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後,一些新的矛盾也日益凸顯:農產品需求升級了,有效供給跟不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到極限了,綠色生產跟不上;國外低價農產品進來了,國內競爭力跟不上;農民增收傳統動力減弱了,新的動力跟不上。

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上述矛盾一方面是難題,是挑戰;但如果轉換視角,用供給側改革的眼光重新打量,這也代表著方向,充滿了機會,恰是新時期人們施展拳腳、創業創新的「風口」。

農產品結構性過剩,需要消除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減少低端供給,拓展中高端供給,要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優勢大產業;農業環境問題突出,就要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既修復生態還歷史舊賬,也為子孫後代留好可持續發展空間;農民持續增收乏力,則要著力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促進三產深度融合,實現農業的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毫無疑問,相關改革與調整都需要用新技術啟動、新思維點亮和新人才去引領。

新近發佈的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在這根主線的指引下,文件呼籲進城農民工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畢業生、企業主、農業科技人員、留學歸國人員等各類人才回鄉下鄉創業創新。

讓三農領域成為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不但要整合落實支持農村創業創新的市場准入、財政稅收等優惠政策,盡可能為返鄉創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更要有針對性地完善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的制度規定,以激勵更多科技人員下鄉;對於資本下鄉,要研究制定因地制宜的規範意見。總而言之,要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對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既做好破除發展藩籬的「減法」,也做好引導扶持的「加法」。

隨著新技術、新思維、新人才的進入,擼起袖子加油幹,相信讓農村成為引人入勝的天地、農業成為令人嚮往的產業、農民成為令人羡慕的職業」的期待,在不遠的將來或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