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曹國廠
地處冀遼蒙三省區交界處、燕山腹地的河北省平泉縣,是一個「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區縣,全縣30萬農村人口散居住在3296平方公里的1918個村莊裏,最小村莊只有9口人。守著綠水青山,卻住著「窮窩窩」過著緊日子,過度「分散」成為制約當地農村發展的瓶頸。
為破解瓶頸推進城鄉發展,平泉縣政府自2011年在全省率先探索實施了農村社區建設,以村民的意願為基礎、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入手,開啟了一場以「合併行政村、發展中心村、搬遷偏遠村、治理空心村」為中心的農村改革,探索欠發達山區縣加快城鄉發展的模式。
在平泉縣臥龍鎮八家社區,42歲的許秀煥像往常一樣騎著電動車到離家不足一公里遠的花卉園區打工,她說:「在家門口不但常年有工作,還能照顧家,一年能收入一萬多元(人民幣,下同)。」
2012年以前,許秀煥一家六口住在臥龍鎮史家溝村的大山坳裏,外出、孩子上學都不便,她和丈夫種著4畝多山坡地,偶爾打點零工,供兩個孩子上學,日子過得緊巴巴。自從新社區建成後,許秀煥一家的日子發生了變化:住進了集中供暖,吃自來水,做飯用煤氣,購物有超市,休閒有公園,上學有學校,就醫有醫院,娛樂有場所的現代小城鎮。她的丈夫劉忠富在一家活性炭企業上班,一年收入5萬多元,小兒子在社區的中心小學就讀。
2012年以來,平泉縣累計整合各類涉農資金約6億元,用於完善農村社區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讓農民享受到和城裏人一樣的福利待遇。
產業是農村社區建設的重要支撐。平泉縣把產業發展與社區建設一同規劃、一同實施,通過產業規劃和政策引導,加快土地流轉,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食用菌等農業特色產業向中心村佈局,通過建園區、上專案,調整種植結構,最大程度讓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向產業工人過渡。4年來,平泉縣實施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106個農業產業化專案,70%的佈局在農村社區。
另外,平泉縣還創新社會管理,探索推行農村社區化管理方式,統計資料顯示,通過農村社區建設,2012年以來,平泉縣79個村「瘦身」成42個農村社區;建設新民居9100套,面積達100萬平方公尺;改擴建社區道路108公里;在富餘出來的土地上建成47家重點企業、220個農業園區,為農民提供就業工作1.4萬個;社區內新擴建小學和幼稚園85所、衛生院(所)56個、養老院9所,每個社區都設立了「幸福互助院」、文化活動中心、便民服務中心和購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