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期】大陸推動「裝配式建築」:未來十年擬成長30%

中國大陸裝配式建築標準化體系正在逐步完善。

中國大陸裝配式建築標準化體系正在逐步完善。

文編/于子

在歐美,「裝配式建築」也被叫做「建築工業化」。也就是說,建造房屋可以像機器生產那樣,成批成套地在工廠中製造,從而讓製成環節變得高度集約,便於質量控制。

根據大陸國務院發佈的消息,未來十年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及常住人口超過300萬的其他地區城市,因地制宜發展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現代木結構等裝配式建築,使裝配式建築占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達到30%。

資料顯示,裝配式建築在西方已經有很長時間的發展,歐美建築工業化的比例已高達50%~70%。瑞典和丹麥早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已有大量企業開發了混凝土、板牆裝配的部件,目前新建住宅之中通用部件占到了80%。

在亞洲,新加坡開發出15層到30層的單元化的裝配式住宅,占全國總住宅數量的80%以上。而日本要求20層以上的住宅必須全部採用預製裝配。在中國大陸,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推廣裝配式房屋的發展,其中裝配式大板結構體系發展得較為迅速。但裝配式大板住宅房屋的質量和抗震性能不足,住宅樣式較為單一,上世紀80年代後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如今大陸重新推行的是預製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不過,目前全大陸的裝配式建築比例僅在5%上下。

近年來,大陸官方雖然一直在致力於推廣裝配式建築,但是仍有不少人對裝配式建築的質量表達了擔憂。根據陸媒的報導,目前大陸廣泛採用的裝配式建築結構體系,構件之間的連接以現澆節點為主,然而,連接點的質量仍然依賴於工地施工,所以隱患並沒有隨之揮去。也就是說,想要保證建築安全,決不能僅僅依賴結構材料生產的標準化,建築施工等一系列過程的控制都至關重要。

此外,成本過高也是制約大陸裝配式建築發展的最重要瓶頸之一。以瀋陽一些住宅小區為例,裝配式建築的主要構件PC(預製裝配式混凝土)的成本一立方公尺最起碼要2300元(人民幣,下同),而傳統的現澆混凝土每立方公尺只需要1600~1800元。事實上,根據大陸一些業內人士的看法,如果做了這個裝配式建築,成本卻要高出1000元/平方公尺的話,這就沒有競爭力了。可見,大陸裝配式建築的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