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2期】狂犬病──打狗、打針、恐狂症?

陸序
                                             (網路圖片)

        近年來,由於數起因狂犬病(或疑似狂犬病)而起的大規模撲殺犬隻事件,多次引起民眾爭議及中外媒體的關注。對犬隻的大規模撲殺被作爲解決狂犬病問題的手段,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對。從流行病學專家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角度來看,大規模的撲殺犬隻不但無助於狂犬病防控,更可能導致問題的嚴重化,甚至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         

       「可防,可控,不可治」的狂犬病,國際早已形成共識,只要一個地區內的犬隻達到70%以上的犬隻免疫覆蓋率,配合持久而有效的免疫工作,一段時期後即可在人與犬之間消滅狂犬病。然而,由於大陸政府缺乏長遠的防治規劃,且民眾對狂犬病的認識模糊,2000年以來逐年增加的病例數,及發病後幾近百分百的死亡率,引發許多民眾恐慌,既而有了「恐狂症」(狂犬病恐懼症)一詞的出現。民眾的這種恐懼心理,經常轉爲對狗的懼怕或厭惡,「狗」在這場持久而無效的戰役中,同為受害者,卻更經歷了殘酷的汙名化。

狂犬病:應爲「恐水病」
        近年來,全球每年因狂犬病而死亡的人數約為五萬五千人,絕大多數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其中,中國大陸每年約有2000多人死於狂犬病,僅次於一年兩萬例的印度。
        狂犬病,是患狂犬病動物的唾液(或神經組織)中的狂犬病毒,通過咬傷的傷口、皮膚開放性傷口或粘膜進入人體傳染的。由於發病時病毒侵犯腦脊髓,初期主要症狀為咬傷部位疼痛或感覺異常,接著出現低熱、嗜睡、焦慮、激動和不安,怕風、怕水,喝水或聽到水聲就引起咽喉肌肉痙攣,吞咽困難,痛苦萬狀,所以又稱「恐水病」。隨後發生癱瘓、昏迷,最後因呼吸衰竭死亡,整個病程一般爲短短數日。
幾乎所有溫血動物都可以作為狂犬病的感染源,但不同物種的重要性不相同。在歐美,狂犬病病毒主要由野生動物攜帶,然而中國大陸如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狂犬病主要是由狗咬傷引起。語言哲學專家、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郭鵬,在2009年於北京舉辦的「中國科學有效預防狂犬病與人道控制方法座談會」上表示,「我們用語言來表達我們對於事件的理解。如果我們將世界當中的一些元素進行不正當的因果嫁接,那麽,我們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並產生錯誤的決策和行為。『狂犬病』這樣的名稱本身會引起很多聯想,…馬上把這個疾病發生的憤怒轉移到狗的身上。」
        2009年在《新京報》刊登的〈是「Rabies」,不是「狂犬病」〉一文寫道:在英語當中,與漢語的「狂犬病」對應的是「rabies」,它本是拉丁文,意思是「瘋狂」。在「rabies」這個詞當中找不到「狗」的影子。…瘋狂而愚昧的「打狗」行為都是政府行為,但在中國廣大鄉村卻從來沒有遭到受害百姓的普遍抗議,究其原因,也是由於百姓對這種疾病的認識,大都止於「狂犬病」這三個字所能傳達給他們的資訊。
恐狂症:農村狗咬人,城市人打針
        2004年以前,狂犬病一直是中國傳染病死亡順位第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的唐青教授,分析狂犬病的流行趨勢,指出中國南方的省分是重點高發地區。大城市中基本已經沒有狂犬病,「病例中的92.5%來自農村,最需改善的地區和人群則爲農村中的老人和留守兒童」。
        目前,農村的狂犬病主動防控工作尚未有效開展。高發地區的民眾被患病犬隻咬傷後,因為缺乏正確的暴露後處理知識,或難以支付疫苗、血清等費用而死亡;與此同時,居住在沒有狂犬病的城市民眾,卻對狂犬疫苗趨之若騖。
        安徽醫科大學流行病學與社會醫學教授祖述憲的博客中,充斥著「恐狂者」的留言,有的人在十多年前被狗抓過,至今仍活在狂犬病的陰影之中;有的人則因為在公園的泥土路上跌倒,害怕流浪犬的口水曾在地上殘留;更有甚者擔心犬隻攜帶病毒的飛沫會透過空氣傳播。祖述憲在澄清諸多問題的同時,也鼓勵部分民眾到精神科就醫,坦誠面對心理疾病。
        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狂犬病檢測中心研究員嚴家新,則在〈誰該打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恐懼症」與疫苗濫用〉一文中寫道,「狂犬病恐懼症是中國特有的現象…有關狂犬病的偏見和謬論流傳得如此廣泛,是造成中國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濫用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人們最恐懼的傳染病,除了愛滋病,就是狂犬病了。」
        這種屬於「癔症」的情況,體現在對人用狂犬疫苗的濫用上。其實,人用狂犬疫苗只為那些被患病動物咬傷,或因工作性質,較可能接觸狂犬病毒的實驗室人員所需要。普通民眾根本不需動輒花費200元人民幣進行注射。對現今的情形,祖述憲一語概括為「農村狗咬人,城市人打針」。
疫苗濫用:投入一百億,死亡兩三千

        「中國狂犬疫苗使用量達每年1500萬人份,超過全球總用量的80%。如果完全不用疫苗,中國每年將有3萬人死於狂犬病。這意味著99.8%的接種者在理論上原本可以不接種,其中至少1/3可能屬於濫用。」嚴家新表示。
        「網易」專題〈被誤讀的狂犬病〉討論道:「按每支疫苗200元計算,總計達到20至30億元,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狂犬疫苗消費的最大市場。在這一環境下,國內外數十家疫苗公司搶奪市場的競爭很激烈,一些疫苗公司故意誇大狂犬病在人體內的潛伏期。」
        實際上,從患病動物咬傷到發病的時間(潛伏期),一般為2至8周,長達1年以上的罕見。
        中國目前是全球狂犬病疫苗的頭號生產國和使用國,…相關總費用超過100億元。我們每年爲狂犬病付出的代價是世界第一,效果卻是倒數第二(死亡人數僅次印度)。」嚴家新在〈爲什麼中國防治狂犬病收效甚微?〉中指出,令世界各國的狂犬病專家們感到奇怪的是,中國狗用疫苗的覆蓋率尚不足20%,但卻能拿出比狗用疫苗所需多幾十倍的錢花在人用疫苗上。但由於不能解決傳染源的問題,實際上收效甚微。如果相關行政部門不迅速採取重大舉措,將狂犬病疫苗接種的重點由人轉向狗,我國在狂犬病防治上每年『投入一百億,死亡兩三千』的結果將長期不可能有根本改變。」
打狗:簡單、粗暴且無效
        被許多民眾和專家直指爲「懶政」的狂犬病防控現況,不僅表現在宣傳教育不利、犬隻免疫覆蓋率不足,更體現在滅犬行動——「打狗」中。諸多中國主流媒體都曾大肆報導的「健康犬帶毒」資訊,被國際社會引爲笑談之餘,加遽了對無辜犬隻的暴力屠殺。
        行動亞洲動物保護團隊中國區主管張媛媛,對六年來全國各地的「打狗」現象和影響進行分析。指出「打狗」無效於狂犬病防控,突顯了犬隻管理不力。既而造成民眾對政府財政支出、管理能力的質疑,並且造成地區的形象受損,甚至引發抵制當地產品或服務等負面影響。「打狗」作為一種對民眾的暴力示範,也違反和諧社會的精神。
        近年的「打狗」案例中,因為在一定時間內「打狗」的數量、「打狗」的殘忍方式,例如在飼主面前打死狗等,曾引發多次民眾爭議。2009年陝西省漢中在一個月內,打死包括家養已免疫的健康犬在內的三萬隻狗。狗屍更沒有依有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而是被棄於漢江的主要支流——溢水河(漢江是南水北調工程主要水源地,其水源將直達北方,擔負著為北京、天津等北方數省市供水的重任)。媒體多次報導「打狗」後的狗屍被賣到狗肉店、民間的偷狗人藉此倡狂作業,甚至偽裝成「打狗隊」等等。草率的「狂犬病」處理模式,衍生出更多問題。
        「無論是「狂犬病」的防控,或是「犬隻管理」,其實都是在處理人與狗,作爲兩個物種之間的關係」,張媛媛說。由此看來,科學及人道並重、政府與民間共同合作,參考國際上的成功經驗與失敗的教訓,才可能解決狂犬病問題、消除強加於狗的污名與暴行,恐狂症也將不復存在。
(部分參考資料取自祖述憲教授博客)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