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2期】往事〈荷清苑書簡〉

吳國禎 (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

烏鎮茅盾故居(網路圖片)

        年前,我趁去上海之便,去了烏鎮(屬浙江省)。現在上海一帶,有高速公路網,交通很方便。去烏鎮除了看江南古鎮外,主要還是去參觀茅盾的故居。      
        
        茅盾是「五四」以後的偉大作家。臺灣過去在戒嚴時期,茅盾等很多30年代作家的作品是禁書。我是1971年到了美國後,才接觸到茅盾的作品。現在臺灣解嚴了,但是,很多人還是不知道三十年代一些「左聯」的作家和他們的作品。
        
        其實,在我念建國中學初中時(我們那屆是最後一屆的初中班),也曾讀過茅盾的一篇短文。那時,我家中存放著幾本我父親在臺灣光復時,參加過「臺灣省訓練團」學習班的幾本書和教材。我對「臺灣省訓練團」的情況就不瞭解了。我父親在銀行業服務,臺灣光復時,可能這類工作人員都得「培訓」的。這套臺灣省訓練團的教材(書)出版於民國35年10月,除了「國文」外,還有「三民主義」等。記得有一次,我就在這本「國文」教材中,首次讀到「茅盾」的短文「黃昏」。這文對於那時念初中的我,是寫的虛了,印象很薄,遠不比「茅盾」這兩個字。該「國文」教材中,我還讀到朱自清的「白種人──上帝之驕子」。這文倒是深深地印烙在我的心頭。直到數十年後,我還能隨口提及這篇文字。

        以後,我聽過我媽媽提及,要把這些書給丟棄。她說,這些東西放在家裡,很不好。這書中所選的作者、文章,古代的不說,近代的,後來大半都從臺灣消失了,都成了禁忌、禁書。我爸爸是非常會收拾整理「舊物」的。他從來不捨得丟棄家裡的東西,不管有用還是早已不用的。這些臺灣省訓練團的教材就這樣在我家留了下來。

        以後,我離家,到新竹上清華,到金門當兵,留學美國,到大陸來,一轉眼就過了近三十年。這當中,我們在臺北的家也搬了一回。1999年,我回台時,在家裡的書櫃裡,居然看到了這本「國文」教材。當我又讀到「白種人──上帝之驕子」,見到「茅盾」時,不禁百感交集。我就把這書帶回了北京!

        到了烏鎮、參觀了茅盾故居後,回到北京清華荷清苑,我又把這書找出,往事一頁頁在我心中翻起!──我的少年,我的雙親,我的人生旅程似乎都濃縮在見到這本書的一瞬間。這本「國文」教材已然有60多歲了,但保存很好,至少比一個同齡人還更能經得起歲月的折騰。它保存完好,完全不像是60多歲的樣子。這本書,沒有付印出版社,出版地點。但我料它和當時臺灣大半的書一樣,是在上海出版的。以後,它去了臺灣,在我家一待50年。未來,它大約就在北京長期待下去了。

        建議大家除了熟知的胡適、朱自清、徐志摩外,也能找時間,讀讀茅盾等的作品。相信一定能給大家一個非常開闊的視野。

        日前,臺灣友人來函謂:「我最近在讀幾位先生的著作,包含錢穆、陳寅恪、季羨林,還有史景遷。雖然讀了很多年的書,一直到很後來,才注意到,讀書最好要讀名家寫的書。問題是,很多名家,臺灣卻無人知道,也從不見報導。我在臺灣多年求學過程中,就從來沒有聽人提過史學大師陳寅恪。」

        信然!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