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期】美國民主遭遇大拷問

文/陸佳飛

美國民間團體的成員舉著「代表我們,而不是代表說客」的標語。

美國民間團體的成員舉著「代表我們,而不是代表說客」的標語。

隨著紐約房地產大亨川普和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相繼正式獲得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已正式拉開帷幕。

每隔4年,各路總統競選者都會竭力將自己塑造成美國未來的「領路人」,但從目前情況看,選民對兩黨候選人都不甚滿意。甚至有民調顯示,希拉蕊和川普是美國史上最不受歡迎的兩名總統候選人,大選極有可能成為「為反對、而非支持而投票」。在此背景下,美國標榜的所謂「民主」正遭受嚴峻拷問。

政治獻金腐蝕民主選舉

此次總統競選中,「憤怒」成為兩黨黨內初選階段的主基調。選民跨越黨派界限,反「建制派」、反金錢政治、反既得利益者、抗議收入不平等和貧富差距擴大,將民眾對華盛頓政治圈長久積累的不滿推向了高潮。

安琪拉.亞伯勒是今年4月在全美30多座城市組織反對「金錢政治」聯合示威活動的美國民間組織「代表我們」的維吉尼亞州分支負責人。亞伯勒說,她對選民在本屆大選中普遍流露出的「憤怒」並不感到意外。因為,普通選民逐漸意識到不受限制的政治獻金是腐蝕美國民主的罪魁禍首。選民也不再信任政客的競選承諾,因為包括希拉蕊在內的政客們已經撒謊成性。

美國最高法院2010年1月裁定,企業和工會有權無限制地在大選週期內向支援且獨立於候選人競選團隊的組織,即「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捐款。隨後,個人也被允許可以無限制地向「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捐款。

目前,總統競選階段剛剛開始,從以往經驗來看,「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籌集和花費資金助選的高峰還未到來。根據資料,截至7月27日,本輪大選週期共產生2317個「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而它們從企業和富人階層總共籌集到超過9.4億美元。

民間組織「代表我們」提供的資料顯示,過去5年中,全美200家最熱衷於政治活動的公司共花費58億美元影響美國政策制定,並因此獲得共計4.4兆美元的經濟回報。

黨爭致民主機制失效

美國「民主」的失效不僅表現在金錢充斥並影響選舉,在日常政治生活中也隨處可見。由於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黨爭讓白宮與國會間的對立升級、國會內部掣肘嚴重,「否決政治」盛行,許多重大改革舉步維艱。

儘管任期尚未結束,本屆國會已被民眾普遍認為是自1947年以來最低效的一屆國會。蓋洛普公司今年7月13日至17日所做的一項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本屆國會的支持率僅為13%。

歐巴馬在2008年競選總統時曾信誓旦旦地宣佈,要結束華盛頓政治圈由來已久的「醜陋黨派之爭」,使兩黨通力合作。然而,曾經躊躇滿志、力求變革的歐巴馬不得不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低頭。在其任期內最後一次國情咨文中,歐巴馬坦承,兩黨間的紛爭在他任期內非但沒有改善反而進一步惡化,成為他的遺憾。

財富不公凸顯民主缺陷

美國政治的僵局與經濟的困境息息相關。

維吉尼亞大學美國競選問題專家凱爾.康迪克說,儘管目前美國整體經濟良好,但大部分普通民眾並沒有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緩過來,部分地區民眾甚至還沒有從1980年至1982年的經濟危機中走出來。

康迪克認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在黨內初選階段獲勝,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充分利用了這一點,即普通工薪階層並沒有享受到美國經濟增長帶來的紅利,因此對精英階層普遍存在不滿。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15年美國中產階層人口比例首次低於總人口的一半,凸顯近年來美國中產階層加劇萎縮的趨勢。同時,中產階層擁有的財富比例也大幅縮水,由1970年的62%下降至2014年的43%,而高收入者財富比重則從29%上升至49%。

美國社會安全署公佈的資料顯示,美國2014年人均收入4.4萬美元,但67%的美國人達不到這一平均線,而收入最高的134人平均年收入高達8600萬美元。

借用美國德州一位州參議員說的話,如果說考量民主的標準之一是財富分配大體上是否公平與合理,那麼事實證明,美國民主是不及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