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朔、蔣碧輝
「獅子在沒有舞動起來時,眼睛是閉著的,當它醒來睜開雙眼,威猛有力。創業之路就像舞獅一樣,只要走對了關鍵一步,後面的路就會很精彩。」剛剛結束一堂舞獅訓練課的簡瑞辰,邊脫下身上的獅妝,邊對我們說到,他這段時間都忙於醒獅團的訓練,而開公司創業的事情也正在關鍵的時刻,過程都相當辛苦,「值得安慰的是,各方面都在朝預期目標前進」。
簡瑞辰,出生在台灣新北市的90後男生。簡媽媽在北京從事外貿生意10多年,父親一直在新北家中照料一雙兒女。瑞辰和妹妹,都是從小一直在台灣讀書、長大。
從抵觸到接受
高中將畢業時候,簡瑞辰媽媽告訴他,如果在台灣考不上理想的大學,就到大陸讀書。
「當時並不明白媽媽的用心,雖然之前曾經3次到北京去看望母親,但是每次時間都很短暫,對大陸的感覺一直是相對陌生的。」簡瑞辰說,由於一直受台灣宣傳的影響,自己一直覺得大陸貧窮落後,大陸人也不怎麼文明,所以每當想到要去那個陌生的、貧窮的地方上大學,就不覺有些抵觸情緒。
高考結束,在沒能考上台灣最理想大學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到大陸上大學,簡瑞辰選擇了「拖」字訣,方式是去服兵役。一年的兵役時間倒是過去得很快,但是兵役結束,當年大陸大學的報名時間也就錯過了,於是簡瑞辰找了份工作,邊做邊等來年大陸大學招生。
在北京做生意的簡媽媽是個女強人,家裡家外「一把手」,家裡許多事情都是媽媽的意見最為重要。而媽媽也很了解兒子的想法,先是安排兒子到自己在北京的公司幫忙,期間還安排簡瑞辰協助兩個大陸大學生團到台灣開展交流的事項。15天的全程陪同,簡瑞辰與大陸學生零距離接觸,大陸學生開朗活潑的個性、真誠的態度、廣博的見識,給簡瑞辰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在與那些大陸學生的深度交流中,簡瑞辰重新認識了大陸,他由此發現自己以前的一些看法似乎有些可笑,所以就逐漸丟掉了之前抵觸的情緒,接受母親的建議,到大陸上大學。
選擇學校的時候,簡媽媽認為男孩子就應該離開父母獨自在社會上闖,所以並沒有讓兒子到自己身邊讀書,又考慮到生活環境、生活習慣,包括語言、文化方面的因素,就讓瑞辰選擇了在福建的華僑大學接受高等教育。
如今,雖然不像華僑大學裡多數台生那樣在上大學前就在大陸生活過較長時間,但簡瑞辰已經對在泉州的學習生活完全適應,而且他現在已經接任學校台灣學生會會長了。與前任大都20歲就當選會長不同,由於之前一年當兵、一年工作,這位簡會長上任時已經23歲了,算是「大器晚成」了。
「從開始抵觸到大陸讀書,到來了後的慢慢適應,再到成為同學會會長,這裡面的發展變化太快。」簡瑞辰說他在開始的時候,無論如何也預想不到會有那麼多改變,「推動我的想法發生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華大老師還有學長學姐們的關照和影響。
從融入到參與
原來,簡瑞辰入學的時候,剛一報到就受到華大台灣同學會幹部的熱情幫助,那份關懷一下子拉近了他與泉州、與華橋大學的距離。入學之後,簡瑞辰又與其他台生一樣,總是有各種機會參加到台聯、台灣同學會組織的同樂會、迎新晚會、送舊晚會、中秋茶話會、台生社會實踐等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中。
「華大的同學們都很友善,老師們也跟學生們打成一片。來到這裡真的有那種回家的感覺,大家真的就像家人一樣,我覺得就是彼此都沒有隔閡。」一段時間下來,簡瑞辰覺得同學會幹部們那樣盡心盡力地為台生服務,自己也應該可以做得到,於是也開始參與同學會工作,為大家服務。「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又經過一段時間,身邊不少同學朋友覺得簡瑞辰上大學前有當兵和工作的經歷,比其他同學會更成熟一些,就鼓勵瑞辰報名參選新一任同學會會長,並支持他順利當選。
「華大是個熱情多元的大舞台,擁有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港澳台和外國學生,這很利於我對各地文化的學習,在這裡我真的學到了很多。」簡瑞辰告訴我們,他平時喜歡認識各國各個地方的人,了解各地文化、風情和語言,現在他除英文外,還會一些馬來西亞語、寮國語,他在華大還學會了舞獅。
「我在華大的一個大收獲就是學會舞獅,每到逢年過節,台灣各地也會組織醒獅表演,細節上或許有些差異,但其中的文化傳承大多是一致的。」簡瑞辰介紹說,華大有許多社團供學生選擇,大一大二學習寬鬆點,許多同學都會報名參加社團活動,自己選擇醒獅團,一是為鍛鍊身體,二是為培養團隊精神。
從有心到計劃
2016年4月,簡瑞辰參加泉州市台聯組織華大台生實踐活動,在參觀了福州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孵化中心、了解福建省支持兩岸青年創業的優惠政策後,他有了在大陸創業的想法。在北京幫助母親開展業務的時候,簡瑞辰就已經有了創業的思想準備,只是還沒有想到要在大陸創業。
簡瑞辰的創業想法得到母親支持。簡媽媽還希望兒子在學習的同時,在學校要開拓視野和建立一些人脈關係,以後為他在大陸發展加分。「在大陸創業不僅要做好『重心』調整,更重要的是要『重溫人情社會』。」簡瑞辰表示,自己到過大陸許多城市,也看過許多青年創業園,發現目前大陸的開發園區、創業孵化器、青創園大部分是政府管理的,「所以與政府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而許多台生往往缺少這方面的「公關」能力,從而導致辦事不順。並且每當這個情況下,那些台生往往簡單用國外或台灣的標準來進行衡量比較。「這說明這些年輕人,雖然選擇了留在大陸創業,但是還沒有能夠『擺正心態』,留在大陸創業就必須學會主動去適應大陸的環境才行啊!」
簡瑞辰向記者介紹說,華大現在有台生30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台商子女,而其中大部分會選擇留在大陸工作,更有部分台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就已經開始創業。比如已畢業的學長陳世曄,從在學時就在華大學生街經營一家咖啡店,還在大四就讀的楊子萱學姐從大二時期就在Wave Better咖啡館兼任食品安全負責人,他們現在都做得非常成功;而今年的畢業生中,也已有兩位確定留在福建工作,一個在平潭,一個在福州。「我們這屆台生會的工作重點會放在『引導台生對大陸就業創業環境的了解』方面,這對他們今後的工作會有幫助,因為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台生選擇留在大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