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萬利 李來房 康新文
![]() |
(網路圖片) |
2011年,中東地區風雲突變,多個國家陷入動蕩,一代強人紛紛落馬——突尼斯本‧阿里出逃國外,埃及穆巴拉克身陷囹圄,葉門薩利赫被迫交權,而利比亞卡紮菲則是中彈身亡。
近幾個月來,敍利亞局勢日趨惡化,雖然巴沙爾總統並不屈服,但已深受重壓。
動蕩,並未因政權更叠而停止。軍方掌權的埃及再現集會示威,葉門和利比亞雖已成立新的政府,但前途充滿變數。加之伊朗核問題波瀾再起,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關係趨緊等等,中東地區依然暗流湧動。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爲,中東動蕩尚難以畫上休止符。
動蕩原因複雜多樣
中東國家的國情各不相同,發生動蕩的內部外部原因也不完全一樣。在政局激烈動蕩的國家中,突尼斯和埃及民衆強烈要求改善民生,解決青年人失業問題;利比亞和葉門局勢惡化除了經濟增長乏力外,長期存在的部落矛盾加劇了政府與民衆的對立,而北約的介入,對利比亞政權更迭起到決定性作用;在敍利亞,內部改革受阻與外部勢力介入導致局勢動蕩。
埃及和突尼斯的經濟發展緩慢,失業率達20%以上,而且失業人群中絕大部分是29歲以下的青年。在利比亞,東部地區雖爲石油主産區,但卻長期受到卡紮菲政府打壓,班加西等東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普遍落後,引起東部民衆強烈不滿。突尼斯著名經濟學家阿卜杜勒-加利勒‧貝杜伊近日在一次研討會上指出,國家經濟脆弱、社會生存條件惡化導致了中東一些國家的政權更迭。
同時,中東地區一些國家領導人在時代環境已發生深刻改變情況下,依舊大權獨攬,懈怠民生,縱容貪腐,也是發生政局動蕩的原因。
政權更迭方向未明
在中東動蕩爆發前,該地區的伊斯蘭政黨一直受到各國政府排擠。舊秩序被打破後,溫和的伊斯蘭政黨抓住機遇,成爲重要的政治力量。這些伊斯蘭政黨的共同特點是逐步改變長期以實施伊斯蘭教法爲宗旨的理念,大力宣傳自己奉行的溫和路線,關注懲治腐敗、解決就業等民生問題,重視在基層開展公益活動,由此擁有較爲廣泛的民意支援。
突尼斯於10月份舉行了動蕩後的首次制憲議會選舉,伊斯蘭復興運動獲得217個議會席位的89席,成爲制憲議會的第一大政治勢力。目前正在舉行議會選舉的埃及,以穆斯林兄弟會的自由和正義黨與薩拉菲派的光明黨爲主的伊斯蘭政黨在選舉第一階段得票數超過60%,成爲最大贏家。新的政治現實,讓伊斯蘭政黨如何與世俗勢力合理分權、新政權將如何處理與以色列關係等問題,成爲外界關注的焦點。
在葉門,總統薩利赫被迫簽署權力移交協定,反對派領導人巴桑杜出任過渡政府總理籌組內閣,葉門局勢出現緩和迹象。但當地政治分析家馬維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葉門各方經常打破已經簽署的協定並互相指責,因此該協定能否順利實施還有待觀察。
動蕩之勢難言休止
動蕩洗滌了舊的秩序,但新秩序尚未建立。強人政治結束後留下的政治真空、經濟困局以及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對任何繼任者都是嚴峻的挑戰。
埃及自軍方於2月接管國家權力以來,頻繁的示威活動不斷導致人員傷亡,經濟形勢惡化,社會治安每況愈下,過渡政府也多次改組。11月中旬以來,大批示威者再次聚集解放廣場,要求軍方儘快交權,回歸原職。分析人士指出,埃及動蕩背後多重因素糾結,今後的過渡之路仍將充滿波折。
在葉門,由於中央政府控制能力弱,境內勢力衆多,且這些勢力均擁有自身武裝,劃地而治,導致國內各種武裝衝突不斷。由反對派領導的新政府須協調各方力量,與這些政治勢力進行對話並制定新的法律法規。一旦協調失敗,有可能引發內戰,因此反對派也面臨著嚴峻挑戰。
敍利亞地處中東腹地的敏感位置,該國局勢動蕩可能影響整個中東地區的穩定與和平。有報道說,巴沙爾總統日前稱,敍利亞一旦遭受軍事打擊,就將「用導彈覆蓋以色列全境」。同時,俄羅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明確表示支援敍利亞政府。各方在敍利亞問題上矛盾尖銳,如果局勢失控,動蕩可能蔓延至整個中東地區。
與此同時,由於以色列與埃及和土耳其的關係惡化,以及普遍帶有反以情緒的伊斯蘭政黨在突尼斯和利比亞等國走上前臺,加之黎巴嫩真主黨支援的候選人出任黎國總理,以色列面臨的地區安全及政治壓力空前加大,爲中東動蕩再添新的不確定性因素。此外,美以威脅武力解決伊朗核問題也使得中東地區火藥味明顯加重。
分析人士普遍認爲,中東亂局盤根錯節,隱患重重,既有當事國內部深層次的經濟社會矛盾,也不乏大國的幕後活動和直接干預。目前看來,中東格局走向依然晦暗不明,動蕩之勢難言休止。
(本文作者為新華社記者)
編按:2011,國際社會風雲激蕩,起伏互現。「佔領華爾街」活動,這場最熱鬧的「社會派對」牽動了世界版圖的悄然嬗變。春夏秋冬,大規模示威與騷亂重創歐洲:經濟危如臨崖,政權覆若廈傾,西方在灰暗色彩中慘澹沉降。相較於西方的灰暗與慘澹,以「金磚國家」爲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在升騰中迸發著驚人的生機與活力,給世界帶來一抹耀眼的色彩。這一沉一騰、一暗一亮,在人們不經意間改寫著世界版圖的構成和顔色,讓世界以新的容顔邁向龍年歲月。本期《國際瞭望》將帶領讀者回顧過去,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