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俊揚 宋潔雲
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中)在就職儀式上向支持者揮手致意。(新華社/法新)
|
今年以來,多個拉丁美洲國家舉行大選,左翼政黨和右翼政黨各有斬獲,拉美地區的政治版圖並未出現太大變化。但在整體發展模式上,拉美國家超越意識形態和治國理念差異,求同存異,大力推動地區一體化進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
政治格局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關
今年以來,拉美的秘魯、阿根廷、尼加拉瓜和危地馬拉等國先後舉行了大選。左翼和右翼各有得失,基本保持了左翼和中左翼佔據拉美大半壁江山的政治格局。
在6月份秘魯舉行的大選中,左翼領導人奧良塔‧烏馬拉擊敗了競爭對手藤森慶子當選秘魯總統。作爲拉美溫和左翼的代表人物,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在10月大選中以絕對優勢成功連任。11月的尼加拉瓜大選,執政黨桑蒂諾民族解放陣線候選人、現任總統丹尼爾‧奧蒂嘉順利連任。
但同在11月舉行的危地馬拉大選中,右翼政黨愛國黨候選人奧托‧佩雷斯當選危地馬拉新總統,終結了科洛姆領導的左翼政府。
分析人士指出,如今拉美的「左」「右」翼政黨之爭已漸成歷史,各國大選結果與執政黨的政治色彩關係並不大,而是同各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密切相關。科洛姆領導的危地馬拉全國希望聯盟黨因未搞好經濟而丟失政權,而加西亞領導的秘魯右翼政府則因在消除貧困和社會兩極分化方面進展甚微而被選民抛棄。
逐漸形成「拉美共識」
在21世紀的頭十年裡,「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頻頻失敗,「華盛頓共識」在拉美地區逐漸走向終結。拉美國家經過長期的摸索、嘗試甚至衝突,對本地區的發展形成了多項共識,使得擁有不同政治體制和發展模式的拉美國家能夠超越分歧,形成新的「拉美共識」:
首先是集體維護和鞏固拉美地區的民主憲政機制。在2009年宏都拉斯軍事政變問題上,拉美國家對宏都拉斯新政府採取集體抵制。直到今年5月,現任總統洛沃和前總統塞拉亞簽署和解協定,宏都拉斯才得以重返拉美大家庭。
其次是積極發展經濟,大力改善民生。近年來拉美國家大力調整經濟發展模式,增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努力縮小貧富差距,取得了積極成果。據預測,拉美地區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3.5%至4.4%,大大超過發達國家和世界經濟的平均增長水平。
此外,堅決維護地區和平和各國領土及主權完整,也已成爲拉美各國的共同準則。近期,英國和阿根廷圍繞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的爭議不斷升溫,南美洲國家聯盟和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都堅決站在阿根廷一邊。南美國家還一致拒絕前往馬島的英國船隻在本國港口停靠補給,以實際行動支援阿根廷。
「一體化」「去西方化」潮流湧動
厄瓜多爾西蒙‧玻利瓦爾大學研究員沃爾特‧米格諾洛認爲,在本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拉美地區的發展潮流並不是「向左轉」或是「向右看」,而是「一體化」和「去西方化」,逐步擺脫西方國家對拉美地區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束縛,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在國際事務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既對拉美經濟帶來了不利影響,同時也成爲推動該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催化劑。今年8月,南美洲國家聯盟成立了經濟和財政委員會。同時,南美國家決定動用中央銀行外匯儲備,成立一個地區金融穩定基金,應對本地區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此外,南美國家還在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同時,共同推動投資總額達160億美元的跨地區大型基礎設施專案建設。
南美洲國家聯盟還於5月份成立防務戰略研究中心,以協調地區防務政策,並決定建立南美航天局,共同發展航空航太工業。
拉美地區一體化進程今年取得的一個重大進展是成立了「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這個新成立的組織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所有33個國家,將美國和加拿大這兩個美洲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排除在外。
拉美國家對拉美及加勒比國家共同體的成立充滿了期待。巴西總統羅塞夫和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表示,只有團結和一體化才能最大限度地推動拉美繼續向前發展。烏拉圭總統穆希卡則說,該共同體的成立是「拉美地區的第二次獨立」。
(本文作者為新華社記者)
編按:2011,國際社會風雲激蕩,起伏互現。「佔領華爾街」活動,這場最熱鬧的「社會派對」牽動了世界版圖的悄然嬗變。春夏秋冬,大規模示威與騷亂重創歐洲:經濟危如臨崖,政權覆若廈傾,西方在灰暗色彩中慘澹沉降。相較於西方的灰暗與慘澹,以「金磚國家」爲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在升騰中迸發著驚人的生機與活力,給世界帶來一抹耀眼的色彩。這一沉一騰、一暗一亮,在人們不經意間改寫著世界版圖的構成和顔色,讓世界以新的容顔邁向龍年歲月。本期《國際瞭望》將帶領讀者回顧過去,展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