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禎
朝鮮前線山區的婦女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煮土豆( 網路圖片 )
|
朝鮮戰爭(台灣稱為韓戰)發生在1950年的下半年,至今已有60年了。當時的參與(戰)者,也幾乎都凋零了。然而,這場戰爭對於半世紀以來的中國、海峽的兩岸以及朝鮮半島今天的局勢仍影響深遠。也因此,近來透過電視、網路,很多人也在回顧,探討這場戰爭。
現在的一種說法是,發動戰爭的是金日成。這個可能性固然不能排除,但也不能說,如果他不發動這場戰爭,中國就可以安枕無憂了。這個假定無法證明。但二次大戰後的歷史說明,美國不甘心於它失去大陸這個地盤,這才是根本。60、70年代的越戰就說明這點了。就是說,即使沒有朝鮮戰爭,越戰也是不能避免的。這兩場戰爭的根本是中美兩國的軍事較量。朝鮮戰爭,中國是直接參戰了,而越戰中國或只能說是「間接」的參戰。
當美軍從仁川登陸成功,順利往北方挺進,越過38度線時,周恩來就透過印度向美方說明,中國不能無視美軍進抵鴨綠江邊。當時,麥克阿瑟憑藉美軍的實力,根本不把中國看在眼裡。他也沒料到中國的「農民部隊」(他就這麼稱呼中國的軍隊)會出兵。等到美軍發現中國的志願兵時,他們已被彭德懷的部隊所分割、包圍,斷了退路,面臨被殲滅的危險。當時的美軍是機械化的,並且掌握了制空權,而中國志願軍從武器、裝備、到後勤都相差很遠。長津湖戰役,如果不是在這種極度反差的條件下,美軍恐怕就滅頂了。兩軍後來在38度線附近形成拉鋸戰,著名的上甘嶺之仗,美軍也沒取得戰果。最後,雙方打成平手,不能再戰了,只得簽訂停戰的協議。
這一戰,雙方的損失都很慘烈,而中國志願軍的損失更大,很多的不僅是戰死,並且是凍死(那年朝鮮半島的氣溫特別低)。美國人曾非常吃驚地發現,整連的中國軍人為了埋伏,居然被凍死了,而沒有出現潰逃或自亂陣腳的。朝鮮戰爭對以後中美關係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一個才剛成立政權的國家,居然能和世界一流的強國打成平手!而之所以有這樣的戰果,中國人真的就靠著一股「不怕死」的精神。朝鮮戰爭、越戰,中國人固然損失很重,但是,沒有這兩場戰爭,我們現在後來的人,今天大約是不能如此安枕的。我們不應苛責毛澤東,在和美國人較量這點上,現代的中國人應該感激他的。
美國人對戰爭也有反思的。但問題是反思什麼?他們反思的是他們的人死了多少(不該死那麼多)、損失了多少,而不是反思對方死了多少人、毀壞了多少環境(越戰時,美軍大量破壞越南環境)。美國人的命才值錢。伊拉克戰爭就是這樣,布希一句話說是「打錯了戰爭」。不知道那些無辜的老百姓的冤魂如何能超脫?真是「撒向人間都是怨」。
第二次大戰後,美國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美國對外發動戰爭,還得再打下去,雖然每次打後,總不缺高官出來說,打錯了!他們怎會打錯呢?他們只會顧及打得順不順、成不成而已,與他們事先想的一樣與否而已。如果他們打贏,就不會這樣說了。只是,它是吸取了教訓,不敢和中國再硬打了。
美國真有很多人(不是個別,而是占多數)相信他們是在為維護世界的自由、和平和正義而戰的。至今,還有很多人相信他們當年可以打朝鮮、越南……,因為它們都是邪惡的。和美國不一樣的,都是落伍的、有問題的,這真是可怕的宣傳!
一個問題:一個高喊和平,嗓門最大的國家,它的軍工、武器的出口全世界第一(發戰爭財,勸人打架,比第二位的俄羅斯高出很多,不成比例。)並在全世界到處駐軍(說是保衛和平!)。這不是絕大的諷刺嗎?!美國是不能讓世界和平的。世界不打仗了,美國的軍火商就得喝西北風。而這些軍火商就控制著美國的政策,控制著戰爭的發動權。
朝鮮戰爭,美國當時是打著聯合國的旗號打的。雖然參戰國家不少,但多是些小國,像英國等,參戰的人數都不多。大陸入聯合國後(1971),就要求聯大把那些說中國是「侵略」的檔案都刪去。
當然,不論正義與否?爭戰是殘酷的。同樣的,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戰爭,一如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