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期】盛世危言:綠營再度執政後的美國對臺政策

♦ 文/石佳音

此次選舉投票前夕,美國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Ben Rhodes)13日在記者會上重申「一中政策」。14日,美國務院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又在記者會上連續說三次「一個中國」,最後敲著發言台說「我們的政策沒變」。在以臺獨為目標的民進黨捲土重來之際,美國堅持至今的「一中政策」意味著什麼?

美國所謂「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不同於大陸堅持的「一中原則」(One China principle)。「一中原則」是個法理原則,就是堅持在法理上「兩岸同屬一中」。基於此一原則,兩岸關係就不會是「國與國關係」,而是在走向「治權再統一」的過程中過渡性的「一國兩區」間的關係。所謂「九二共識」,就是對此法理原則的共識,也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至於美國的「一中政策」,實際上就是「對『一中原則』的政策」。迄今為止,此一政策表現為:不斷在「不承認『一中原則』」和「不挑釁『一中原則』」之間尋找平衡點。

美國之所以不承認「一中原則」,理由很簡單:他們不願意輕易放棄手中運用多年的這張「臺灣牌」。如果美國接受了「一中原則」,那麼就必須完全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於是就不能以其國內法《臺灣關係法》來規範它臺灣的關係,也不能再賣軍備給臺灣,更不能對兩岸統一人為地製造障礙(如扶助臺獨)。從19世紀美國勢力進入東亞以來,它的對華政策向來是基於自身的利益,當然不會如此友善。連日本也是在完全被美國佔領「馴化」之後,才能跟美國建立如此緊密的同盟關係。

但是,美國的對臺政策是要以「最小代價」使臺灣對中國大陸發揮「最大的牽制作用」,其下限是盡量不讓兩岸走向統一(持續牽制大陸),上限則是不為臺灣而與中國大陸作戰(代價最小化)。因此,美國固然會盡力保住這顆棋子,但若代價太大時,也會將臺灣視為棄子。總之,在華府眼中,臺灣只能為它所用,而不允許它被臺灣所用。這就是「狗」跟「尾巴」的關係:只准狗搖尾巴,不准尾巴搖狗。如果臺灣想把美國捲入一場中美戰爭,則美國也有可能「斷尾求生」。

不過,臺灣藍(獨臺)、綠(臺獨)兩陣營反共反中已成積習,往往只看到美國利用臺灣牽制大陸的意圖(於是可相互利用),而忽視美國「斷尾求生」的可能。陳水扁在2000年就任總統時,在美國壓力下宣布「四不一沒有」。但是他極度狡猾,全不受控,不但使兩岸關係波濤洶湧,也使中美關係增添變數,被美國視為「麻煩製造者」。最後阿扁搞出「終統」和入聯公投,甚至威脅要戒嚴、停止總統選舉。美國為了避免捲入一場由臺獨挑起的戰爭,只好緊迫盯人,不使阿扁有機會破壞2008年大選,直到馬英九當選就職,才鬆一口氣。

在馬上台後,美國比較不擔心刺激臺灣當局,於是開始思考如何防範「尾巴搖狗」再現。2009年底,美國學者季禮(Bruce Gilley)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中發表一篇〈並不危險的海峽:芬蘭化的台灣如何以助於美國安全〉(Not So Dire Strait: How the Finlandization of Taiwan Benefits U.S. Security),引用政大嚴震生教授在1995年發表的〈芬蘭化的歷史經驗與兩岸關係發展之比較〉,主張臺灣應「芬蘭化」,使兩岸關係穩定下來。

所謂「芬蘭化」,就是在兩岸關係上參考二戰後芬蘭和蘇聯的關係:一方面芬蘭保證不在國防和外交上與蘇聯對抗,另一方面蘇聯則保證不侵犯芬蘭。換言之,以「臺灣保證不搞臺獨」,來換取「大陸保證不對台動武」。基本上,這是美國學者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在2004年提出的「中程協議」(Interim Agreement)的翻版,只是參考了歷史上具體存在的芬蘭為例,較有說服力。不過,馬英九不敢得罪臺獨,遂公開反對「芬蘭化」,他也毫無魄力推動其「和平協議」政見,於是錯過了剛上任時民意支持度最高的時機。對此,嚴震生教授早在2010年初評介季禮的倡議時即指出:「台灣缺乏芬蘭政府與人民在『芬蘭化』方面的共識,因此若是未來再有政黨輪替,台灣海峽仍有可能成為危險的海域。」6年之後,不幸言中。

前年「九合一」選後,民進黨捲土重來之勢已極明顯,美國政界、學界感到阿扁時期的「尾巴搖狗」惡夢再臨,紛紛倡議降低對臺灣的承諾(即所謂「棄臺論」)。今年選前,美國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資深研究員卡本特(Ted Galen Carpenter)在1月6日、7日連發兩文。在第一篇〈中國是否應考慮對臺的「芬蘭選項」?〉(Should China Consider the “Finland Option” for Taiwan?)中,他建議大陸接受臺灣「有束縛的獨立」(independence with a leash),但是相對的,大陸可能會堅持在臺灣島上設置海空軍基地,以確信臺灣不會再成為其國防威脅。然而,他顯然知道兩岸接受此議的可能性不大,於是他在第二篇文章〈中國會在何時體認到它的對臺策略失敗?〉(When Will China Realize Its Taiwan Strategy Failed?)中直接指出:大陸對臺政策的錯誤在於誤以為「經濟交流可以改變政治認同」,於是坐視臺灣日益綠化;一旦在蔡英文上台後大陸體認到此一錯誤,則兩岸關係發生危機的機率增加;因此,他建議美國應考慮是否改變《臺灣關係法》裡的對臺承諾,以求脫身。換言之,如果最佳選項(臺灣「芬蘭化」)不可行,美國的次佳選項便是「棄台論」。

美國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在本月13日記者會中,除了表示美國支持良好的兩岸關係,緊張升高不符合兩岸任一方的利益,並說對於臺灣此次大選希望看到選舉完成,並尊重其結果,「這都會在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我們(與中國)三項公報的範疇中發生。」(This will take place in the context of our one-China policy, our three communiques.)這一次,羅茲違反了美國的官方慣例:完全不提《臺灣關係法》。從中,我們可以嗅到「棄台論」的味道。

此次蔡英文二度參選總統,仍然不肯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原則)。但美國態度不像2012年那次選舉時直接對蔡施壓,而只是呼籲她對此表態。顯然美國這次樂見民進黨取代國民黨,以便用臺灣的「民意」逼大陸容忍臺獨執政(狗搖尾巴)。但是,美國也會對蔡施壓,要她承諾不踩法理臺獨紅線(防範尾巴搖狗)。在中國大陸的強勢崛起和美國的「重返亞洲」之間,藍營政客的庸懦和綠營政客的奸巧,使這個島嶼始終扮演美日對抗中國大陸的馬前卒,屢次陷入中美較勁的風口浪尖。未來至少8年,島上難有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