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期】荷清苑書簡:圓明園

♦ 文/吳國禎(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台籍教授)

北京西郊,地處北京大學以北、清華大學以西有個曾在歷史上有過盛名,今日且顯得異常寧靜的地方,這就是圓明園。

北京西山一帶,歷史上就是低窪的沼澤地帶,因其近有水遠有山,從元代開始,便有王公貴富人家在此建園。滿清入關以後,覺得城內的紫禁城枯味索然,便開始在西山一帶大興土木。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興建,一座集古今中外園林藝術之大成的圓明園終於建成。圓明園規模宏大,號稱有四十景、八十景的,皆是有仿效江南風光,有托意古詩,有宗教(禪宗、佛、道等)韻味,以及西洋雕刻特色的園林建築。清朝初年的幾位皇帝遂以圓明園為生活中心,康熙、雍正等皇帝皆壽終於此,可見圓明園還是當時的政治中心。

可惜,這麼一座集古今中外藝術大成的園林竟毀於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同光兩朝雖有重建計畫,但因清廷式微,又經過1900年的八國聯軍之役,圓明園遂殘敗下去。以後,圓明園的遺跡又經近半世紀的人為破壞,大批的遺物被盜走,被運走挪為他用,園中的珍貴樹木被砍伐了,園中的湖泊也乾涸了。曾經盛極一時的圓明園就這樣經過百年的徹底破壞,已近蕩然無存了。

圓明園地表上的建築物除了東北角落俗稱「西洋樓」部份,因屬西洋建築風格,尚存殘石雕刻外,基本已蕩然無存了。然而可貴的是地表的風貌尚保存了下來,地表上中國江南園林特徵的太湖石也在多處遺址歷歷可見。舉如「福海」西北角落的「西峰秀色」和「廓然大公」的太湖石,壘壘堆存,即到今日當時的秀麗庭園依是風韻猶存。再如當時圓明園的中心所在「九洲清晏」,今日依舊殘存著大量的怪異石頭。

早期(20、30年前)圓明園還沒有整理,那時到圓明園遊覽,最有意思的莫過於買張地圖,從地表的風貌逐步辨認識別出昔日的勝景所在。記得那年我刻意尋找園內一處極有特點的「萬方安和」建築遺址,那是一座形如梵文萬(卍)字的亭墅。經當地老農民的指點,我在雜草叢中驚訝地發現它的一如梵文萬(卍)字的牆基依舊清晰可辨。「萬方安和」遺址北倚小山丘,西南面向湖水的地表仍然明確,只是湖面窪地是農田了。

辨認了「萬方安和」的所在,以其為座標的原點,我居然不費何工夫就將園內的四十景一一認別了出來。我驚訝地發覺,圓明園雖已毀敗,夷為廢墟,但昔日四十景觀不少還是神采風韻猶存的。印象較為深刻的,有如取意於流觴曲水的「蘭亭」,模擬《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春色」,濃縮西湖風光的「三潭印月」等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象徵普天之下莫非神州的「九洲清晏」周遭湖泊流水居然分外明辨清淅。「舍衛城」則仿照印度的佛教小鎮,可惜僅存半壁城牆了。當日盛大的皇家圖書館「文源閣」所在,雖然淹沒在荒野雜草中,但仍然依稀可辨。

上世紀70年代末,我初到北京尋訪圓明園時,才剛有圓明園遺址管理處的設立。這是20世紀初,清朝末年最後廢棄管理圓明園機構以來近八十年後,再度設立的官方機構。那幾年人們正在討論圓明園的保存問題,幾經周折,最後的方案是建立圓明園遺址公園,並對圓明園進行必要的清理,包括考古發掘。圓明園內建築的再現,固無其必要,但讓其久經坎坷的歷史再現,也是人們所企盼的。自是以後,圓明園以「福海」的西線為界以東的地方有了相當規模的整理。過去荒蕪的湮沒的小道、湖泊又逐漸顯露出來。

1984年大規模清整福海和綺春園的湖泊時,曾經動員了海澱區十多萬人的義務勞動大軍。經初步整理後的福海與綺春園又遍植柳樹、花木,一片迷人的田園風光。福海周圍的堤岸經過重新清理出來,遊人可以信步環湖而行,體驗醉人的江南風光。1984年,清整福海時我曾去那兒,當時湖底已深挖,但尚未放水,我信步其中居然發現了幾塊雲母和破碎的碗片,想這些東西必是當年兵荒馬亂之中丟棄湖底的。以後,福海放了水,遊人可以划船了。報上報導這是自1860年中秋之夜皇帝遊湖後,一百二十多年後第一次有人在其中划船的。福海東北方向的「黃花陣」,一個歐式迷宮以後也重建恢復。

對比於福海的寬廣,綺春園由三個水系組成的曲折水道,也都陸續清理出來,人們可以徜徉其中,蕩舟其中。2000年以後,又大規模地清理了九洲清晏。該處是清朝皇帝接見外國公使、辦理朝政以及生活起居的地方,是圓明園的中心部分。兩三年前,又清理了圓明園最西北角的一些遺址,並且修葺了園內唯一未被燒毀的「正覺寺」。這樣整個圓明園遺址,前後約有30年的清理工作就初步完成了。我在北京30多年,因為圓明園就在臨近,所以我經常去圓明園。我眼看著圓明園從荒草淹沒的破敗景象,到現在逐步復甦的整個歷程。

圓明園遠離北京市的喧鬧,在園內到處是松、柏、柳、楊樹的小道上信步,可以享受著田野的風光,享受著寧靜的氛圍,讓人感到一切是那樣舒爽,也彷彿蕩滌著人們的心靈。圓明園占地極廣,在北京、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怕很難再找到如此近地利而又開闊的公園了。

圓明園的景觀濃縮著神州大地的精華,體現著古典中國文化的光輝。今日殘遺著的風貌,只要你細細品味,只要你刻意冥想追尋,它依舊散發著迷人的香韻和動人的身姿。

當你到圓明園遊覽時,你會浮想聯翩,它的命運正是中國近百餘年來命運的縮影。圓明園好比是古老文明中國的化身,它身上的恥辱帶給近代中國一代代人沉重的思考,也因此流覽圓明園的心靈感受和其它的古跡不同。圓明園雖然失去了光輝的外貌,其英氣卻尚存不減。圓明園以其特有的風貌、神韻和氣質給來訪者以心靈境界的提升。我獨鍾愛圓明園,原因正在於此。

一般人到圓明園,因為不熟悉了解它的歷史,都到俗稱西洋樓的地方去。那裡因為是石刻的建築多,至今還殘留多,故以為最為可看。其實西洋樓一帶的建築,是在乾隆時期最晚才由義大利的郎世寧設計完成的。圓明園的真正中心,在西邊的九洲清晏一帶,還有它的北面包括乾隆最獨鍾愛的「濂溪樂處」,我以為是最好的去處。只是要到那裡去,得走相當的路途,比較不便,但因此遊客很少,反而讓人感覺整個圓明園就供你一人遊覽的。這種感覺不是很奇妙和微妙嗎!

北京這些年的地下交通有不少改善,現在地鐵4號線可以通達圓明園。建議大家到北京時,可以去圓明園遊覽,走馬看花地遊覽,需要2-3小時;如果要仔細遊覽,走滿全園,那得需要4-5小時,乃至一個整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