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期】專題:中國大陸的碳排放爭議與能源戰略

♦ 文編/吳松山

山東送變電工程公司施工人員對G3鐵塔的橫擔部分進行吊裝組立。工程建成投運後將大幅優化、改善山東電網電源佈局和電網結構,為環渤海經濟區的發展提供電力支援。(新華社 田世超 攝)

山東送變電工程公司施工人員對G3鐵塔的橫擔部分進行吊裝組立。工程建成投運後將大幅優化、改善山東電網電源佈局和電網結構,為環渤海經濟區的發展提供電力支援。(新華社 田世超 攝)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能源消費地區,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第一的碳排放大國,在國際上面臨的節能減碳壓力越來越大。近日,國際科學權威《自然》雜誌刊登了一份來自中美兩國科研機構的最新研究。研究顯示,中國大陸碳排總量比先前估計低約10%~15%,重新核算後的中國大陸碳排在2000年至2013年間比原先估計少106億噸二氧化碳,是《京都議定書》框架下具有強制減排義務的西方發達國家自1994年以來實際減排量的近百倍。這一份研究顯示了國際上長期高估了中國大陸的碳排放量,也間接說明了中國大陸在減排政策與實施上的成效。本期「當代中國」特別製作「中國大陸的碳排放爭議與能源戰略」專題,一探當前大陸在減排與能源需求上的現況。

碳排放權交易:中國大陸離建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還有多遠?
制定自主排放標準:力爭2100年全球升溫不超過2℃
治霾大考驗:環境欠賬如何償還?
探索多種途徑 推動能源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