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期】貌似實驗室:同儕不同命─ 專訪北醫陸生李想

♦ 文/Vanessa

李想就讀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我和她約在一家咖啡廳見面,她那時剛結束完一天的實習,目前每週二到五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都要在醫院。原先我以為可能是為期一年的實習課,像大部分護專那樣,把要學的知識或課程在前三年學完,最後一年在醫院實習應用之前所學的內容。不過北醫的體系並不一樣,是半上課半學習,大一讀基礎科學或通識課程,大二就配合課程實習。「上內外科就實習內外科,上兒科就實習兒科,這樣的好處是,你會知道你所學的能夠真正立即運用在醫院裡面。因為光看文字解釋其實也不太能理解到底要怎麼做,特別是技術方面的,很容易變成閉門造車。」

她覺得這是北醫的好處,不過另一方面是,「因為你才剛開始進去,什麼都不會做,其實你去醫院也只能在旁邊看著,不要擋路而已,可能到後面才會慢慢知道你要做甚麼。也就是說,前面很長一段的時間相當於是只能觀看,沒有辦法真正有效利用到你這個實習生。」

價格高昂的國際宿舍

在北醫讀護理的陸生只有兩個,整體來說,因為本身招生開放名額也不多,從第一年到現在加在一起可能還不到五十個人。李想向我們提到陸生相對於僑生或國際生來說,在住宿方面權益受限的問題:一般學校在第一年至少一定會提供宿舍給陸生住,第二年以後,有的學校可以繼續讓陸生住到第四年,有的則是需要抽籤,北醫因為校地小,宿舍空間也不夠。李想說:「我們除了一般的學生宿舍以外,還有國際生宿舍,可是我們就是一定要住國際生宿舍,國際生宿舍其實價格不便宜,一個月要五千塊錢,什麼都不包,而且還是很小一間幾個人共用。」

「對於國際生來說,他們住國際宿舍是有一定的補助,而且他們可以當宿舍管理員,可以打工賺錢的,可是我們不行,我們又被強迫要住在跟他們一樣的宿舍。」一般學生宿舍費用是一個學期一萬一,國際宿舍則是一個月五千塊,相比之下,一個學期就是一般學生宿舍的2.5倍。李想另外也提到,國際生與陸生混住可能會有的困擾,「像是有些外國人他們其實是比較開放的,生活習慣都會很不一樣。我們當時有遇到外國人的食物跟味道都混在那邊,而且他們可能不太愛乾淨,聽我們學弟妹說,有外國人會帶外面的性伴侶回來,然後宿舍的隔音又很差,就是一個不是很好的環境。」

她提到在大三的時候,希望讓之後要入學的學弟妹有好一點的宿舍環境裡面住,曾向校方反映此問題,「不過學校給的答覆讓我們非常不開心,他們就是一直推託。」於是,當時陸聯會會長黃啟人決定發起對其它學校宿舍的調查工作,她和朋友一起做各個統計比較不同學校之間的宿舍權益,他們打電話到各個學校去問他們宿舍安排的情況,對比之下發現「北醫是對陸生在宿舍方面最不友善的一所學校」。

期待公平的對待

不過比起住宿問題,李想認為更嚴重的是健保的問題。當身邊朋友跟她說到哪裡不舒服要不要去看醫生時,她就會回說「可是那樣很貴耶」,很多人很難想像只要付掛號費與沒有健保的群體差距會有多大,對照沒有健保的陸生,需要多付幾倍費用,很多陸生因此生了病也不願去看醫生。

李想提到自己畢竟是在醫學大學,看醫院會比一般大學更方便一些,「我覺得我在北醫最好的一點是,除了北醫,很少學校有附屬醫院,我們在附屬醫院其實學生是有優惠,不管你是僑生、陸生還是一般生。」當不少人反駁說為什麼陸生來台要給他們健保,李想會提醒他們僑生是有健保的,「當你在對比說『僑生可以,外國人可以,那陸生為什麼不可以?』的時候,他們就會意識到『那外國人也不可以』或是說『陸生應該可以』,他們就會把我們放在同等的位置上來看。」

世界最高的病護比

李想曾在大陸的醫院實習,回頭看台灣的健保議題感觸很深刻。她發現很多台灣人對大陸的印象是覺得醫護人員脾氣應該很差,或是認為病人對醫護人員大呼小叫之類的。不過,她認為大陸的病人對醫護人員更多的是恐懼,「長期以來,他們(大陸人)都會想『要不要給紅包?』,要不要怎麼樣之類的,其實都是算怕的部分,他們會覺得他的命被你抓在手裡,不對你好一點,我怎麼可能有好的待遇?」

她認為台灣社會不會有這樣的情況,卻有誤把醫療專業當作服務業的傾向,「如果你只是說『欸,小姐!我叫你,來幫我倒一杯水。』為什麼要我去做這種事情?我們可能有八個病人要照顧,那我們去幫你倒一杯水,對別人就是慢一分鐘,別人的病可能就會耽誤一分鐘。」

全民健康保險固然減輕了經濟負擔,卻也造成了醫療資源浪費、人力流失、社區醫療發展失衡等問題,從台大醫院急診部壅塞的困境可見醫護病三者之間的嚴重失衡關係。

她目前在北醫的附屬醫院急診部實習,不禁感慨:「很多不是這個行業的人不會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他們會抱怨『怎麼叫人都叫不到人?』,但其實是因為護理人員太忙了,他可能白班有八個人,晚班可能有二十個人要照顧,你叫他,他怎麼可能立刻出現在你面前?」

因為跟李想聊到醫療血汗勞動的問題,我才知道台灣的護病比(nurse/patient ratio,一名護理人員照顧的病人總數)其實是世界最高的。根據台灣護理人員權益促進會今年三月份在臉書粉絲頁的調查,發現有些醫院的護病比高達1:20,即一名要照顧二十位病人,台大醫院急診部則是1:14,遠遠高於馬總統曾承諾過要降到1:7的數目。

不能考護理證照 猶如切斷未來就業管道

「三限六不」其中規範陸生「不得考照」、「不得續留台灣就業」對於讀護理的李想來說,光是規定「不能考執照」,也就等同於被限制取得護理師資格的管道,她解釋:「有些系是靠畢業證書工作的,有些系是靠證照工作的。我們拿畢業證書沒有人要你呀!因為你沒有那個證照,你就不能去(做護理師)工作。」

她另外補充無法在台灣考證照的後果,「如果有台灣的護理師執照,我可以去申請國際的證照,但我是沒有證照,只能直接去考國際證照。有一些國家是認可台灣證照,有一些則是先有台灣的再去考國際的,比如我沒有台灣的護理師證照,他們就會覺得說那你要重新考他們國家的護理師證照。」她無奈地指出明明有能力考證照的護理系學生卻因為陸生政策限制的困境,就算想去其他國家發展,也會因為沒有證照而連帶被剝奪申請實習、研究所或工作的機會。

在一次陸生與柯P對談的場合上,因為當時柯P提到台灣現在很缺護士,有名額卻少有人去考,李想便向柯P提到陸生無法考護理師證照的問題,柯P當時尷尬回她:「這個問題很好,可是我也不知道。」

現在回顧這些,李想只能安慰自己說,「至少護理師是一種技術,我到哪裡都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