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期】國際「範兒」的未來「二代」台商:北京服裝學院四年級台生李欣穎

♦ 文/記者:程朔、實習生:葉一江

眼前的姑娘個子不是很高,嬰兒肥加上自始至終的笑靨,那面龐初看去甚是可愛。聊起天來,淡掃娥眉、棕色長髮,舉手投足間滿滿一副「國際範兒」;眼睛長而且亮、牙齒潔白整齊,一直掛在嘴角的微笑,透出頗強的自信「氣場」。

這期介紹的姑娘,上學上的挺「任性」。小學一、二年級,她是在台灣就讀;小學後面的4年以及初中3年,她都是在大陸廣東;高中學業,她在澳大利亞完成;最初的大學生活,是在日本開始,而如今,她已經在北京服裝學院讀到四年級了。年紀不大、經歷豐富,有人說,這樣的小孩一般會被稱作「國際小孩」。

這位姑娘,名叫李欣穎,是台商子女,父親祖籍福建漳州,母親祖籍福建泉州。欣穎1992年出生,家本在台北,小學二年級時,隨著在廣東經商的父母離開台灣。高中畢業後,她先入讀一所日本大學,不久便因為日本地震的原因被父母召回到大陸,重又複習功課,通過港澳台聯考,進入北京服裝學院。擁有嶄新知識結構、思路開闊的欣穎,未來將接手父母的服裝生意,成為一名「二代」台商。

服裝學院學營銷

「因為在市場營銷專業,是會被編在『內招班』裡面,與大陸同學一起學習生活,所以我就選擇了這個專業,我也同時輔修服裝設計專業的課程。」欣穎解釋說,北京服裝學院會招來自境外各地的學生,有的專業會將境外學生合編在一個班裡面,這樣的班被稱為「國際班」;而通過大陸高考到北京服裝學院讀書的大陸學生組成的班級就叫「內招班」了。當院長讓欣穎選擇專業時,欣穎首先考慮的是,要和內招生在一起。「既然已經回到大陸讀書,就要真正融入這邊的生活,與內招生一起學習生活,接觸到的同學、交往到的朋友都是大陸同齡人,這才有助於適應環境、融入人群。」

選擇在服裝學院學習市場營銷專業,還有更重要的原因。欣穎父母十幾年前到大陸後,就一直在廣東做服裝貿易生意,而且相當成功。父親一直將女兒當做未來企業的接班人去培養。為了畢業後能順利地幫助父母打理好服裝生意,欣穎也就將學業的方向都圍繞著服裝生意這個目標展開。「將來要將一家服裝公司打理好,先要對服裝有所了解,然後要懂得市場運作才行,而生產經營的策略,包括產品都是要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定制,所以我現在的學習以市場營銷為主,再學一些服裝設計。另外,畢業後我還要爭取就讀傳播專業的研究生課程。」

今年畢業的李欣穎,讀研究生的目標是清華大學傳播學專業。她認為,成功的市場運作還離不開傳播與傳媒,一次成功的營銷活動,其實就是一次成功的傳播運作。「很多產品,有的做的特別好,很知名;也有做的其實挺好,就是不太出名。產生差距的關鍵是設計師會不會去高效展示他的產品。做的產品再好,不知道怎麼去宣傳它,那產品的市場前景就不會好。所以,懂得傳播是做好市場營銷的關鍵。」

欣穎說,在廣東,父親經常會把自己帶到公司,去體驗企業的運作情況。潛移默化中,對成功經營企業的使命感很早就進入了欣穎的心靈。這份自小培養出的使命感,讓她在確定努力方向時,因為有了明確的目標,不像其他一些年輕人那樣,由於茫然無緒或目標不明而浪費了時間。

為承父業充電忙

聊天中,我們得知,欣穎是個很看重「不浪費時間」的人。高中畢業後,她沒有選擇留在澳洲學習生活,主要是因為感覺到當地由於地大人少空氣又好,生活太過安逸,更適合養老,年輕人容易沒什麼幹勁。「每天都會把自己安排的滿滿當當,與朋友在一起的時間都是擠出來的,自己應該是屬於安靜不下來的那種人。」

學習之外,李欣穎將精力都用於為將來的事業打基礎,具體說,一是工作實踐、鍛鍊業務能力;二是積累人脈資源;三是長見識、開眼界。欣穎現在一家公關公司實習,工作內容就是與贊助商商業談判、與編導編劇討論選題策劃。「接觸的多數是大陸人,將來的生意還是在大陸開展。」

「只有走出來才能發現差距,如果永遠只窩在一個地方,不主動去了解其他地方,那麼只會有越來越多地偏見。」欣穎長見識的方式是「行萬里路」,在行走的過程中,她會用心觀察,比較學習,還希望每個地方都有朋友。

欣穎告訴我們,通過觀察比較,她更覺得自己應該在大陸開展事業。在日本的經歷讓她覺得,日本的經濟上升空間很小很小了,很多東西已經沒有進步。與日本類似,台灣現在也過了快速發展期,已經停留在一個層面上,暫時沒什麼新的發展動力了。相對來說,大陸地方大,人比澳洲多很多,一直在一個進步的過程中,這是個有活力的階段。「當然不排除,或許十年、幾十年後,也可能變得與現在日本、台灣類似,萬事萬物都有高低潮嘛。」

也是通過比較,欣穎認為,韓國有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她為我們舉了個親身經歷的例子。因為家裡做服裝,欣穎一家人每年都會去韓國,最近一次到韓國剛好碰上大陸「十一」假期,韓國當地的新聞報導了「十一」當天,10萬大陸觀光客湧入某一個地方購物,買光了他們所有的東西,造成了區域擁堵。之後,新聞評論說,將要去改善相關條件,讓更多人購物時能順暢進行。欣穎覺得這樣很好,因為那新聞報導的想法是很「正能量」的,它反思自己怎麼去改善,而不是一味指責購物者把那地方弄得亂七八糟。

發展事業在大陸

遠在廣東做服裝生意的父母,經營實體產業的同時,也在網絡上建有自己的線上銷售渠道,他們的童裝就有在「天貓」上面經銷。對於電商的發展前景,李欣穎有自己的看法。2005年,欣穎便在大陸開始使用淘寶在網上購物,她很喜歡網購,覺得大陸的網購方便又實惠。而談到在網上經營產品,欣穎則說,目前能夠做電商的都是有錢人,不像早期沒有錢的人才做電商。現在做電商的已經超載,隨便在互聯網上打出一個商品,立刻會出現一堆電商信息。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在眾多電商當中脫穎而出,讓受眾第一時間看到你的信息,就要在網上花錢投放廣告,那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關於自家生意,欣穎現在的觀點是,最好將實體店與電商兩種營銷模式並行,一起撐過一段時間,等待市場的重新洗牌後,再找機會在線上出位。她認為,現在實體與電商間,盲目地向對方轉型,都不恰當。根據台灣經驗,實體的轉型方向應該是網格化、連鎖化;電商不如早期那樣有利潤,殊不知,同一行當內,實體一般都早電商一步出現下滑。

欣穎對於將來在大陸開展線上經營的前景還是非常看好的,因此早就決定將生活重心主要放在大陸。她認為,大陸與台灣同宗同源,本就沒有分的那麼開,雙方在多年的努力下,更縮短了之間的距離。三通已為兩岸帶來了很多便利和實惠,促進了兩岸雙方各領域的經貿合作。「特別是有了互聯網絡,物流業在發展,與生意伙伴聯繫起來都很方便。」

關於未來留在大陸發展,欣穎告訴我們,她爸爸媽媽之前曾開過這樣的玩笑,「以前講落葉歸根,但根到底在哪裡呢?如果按祖籍說,都是在福建,如果按照出生地以及親人算,出生在台灣的父母,如今在島內還有一些老輩的親戚和朋友,那就能代表根嗎?」所以欣穎覺得,還是客家人好,走到哪裡,住下來,能生活了、習慣了,就是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