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編/吳松山
近日第三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的召開,「海綿城市」一詞又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海綿城市」即是在第一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提出來的理念。隨著城市的水短缺、水生態的破壞,以及城市的內澇越來越嚴重,人們開始質疑城市是造成水危機的源頭。大陸媒體「中國網」專訪大陸國務院參事仇保興,他在第三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上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表示:「城市本身是應對水危機的解決之道,水的問題可以通過建設海綿城市來應對和解決。」
什麼是「海綿城市」?仇保興解釋說,海綿城市就是國際上經常說的低衝擊開發或者低衝擊實踐。這一項研究在中國大陸已經超過了10年,實現低碳城市要求建築低碳、人的行為低碳、基礎設施包括交通低碳、城市結構低碳。「在這麼多層次的低碳中間,有一項經常被人忽視,這就是城市對水資源的利用模式是不是低碳。」仇保興説,「要通過低衝擊開發的模式去解決水短缺、內澇等問題。而海綿城市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所提出來的。城市的水問題,要靠城市自身去解決。」
海綿建築像海綿一樣儲水
我們的水能否像海綿一樣在城市各個環節中儲存起來,能否彈性地來應對降雨,彈性地應對水的短缺?仇保興的回答是肯定的,「要低碳地解決城市水問題,這種彈性的應對從哪來呢?就是來自海綿城市,分佈式的水資源利用。」城市是由建築構成的,如果建築是低碳的,是綠色的,如果建築是像海綿那樣吸收水的,能夠把大部分降雨在建築內部吸收、利用、循環,那麼城市地表的淨流量就會減少80%。「把現代的技術、緊湊型的城市、綠色的建築三者結合在一起,這樣一來,我們的建築就成為一種海綿建築。」
海綿社區、海綿廣場:彈性應對降雨
仇保興提出要建海綿社區。海綿社區可以跟水景觀、人居關係的改造結合在一起。「中國的園林五千年來是跟建築融合在一起,這種相互融合的模式造就了中國的園林是尊重自然的,是模倣自然而且宛如天成的模式,這種模式展現的是人居環境的改善,而且是一種低碳的,綠色的,充滿著美感的模式。」仇保興説,完全可以從古代智慧中找到既像海綿那樣容納雨水,又展現出非常好的一種生活的環境。能否建海綿廣場?仇保興説,「把廣場作為雨水廣場,這些雨水廣場是大的水面、中的水面和小的水面都能相互地結合,一反我們過去廣場的光禿禿,對雨水是排斥的模式。」
海綿城市將大面積減少水面源污染
仇保興指出,可以通過海綿城市來大面積地減少水的面源污染,因為水像海綿那樣,在道路、建築,社區等等場合被過濾、被吸收,把髒的物質就地利用,這樣面源污染就減少了,尤其是大暴雨來的時候,初期的30分鐘產生的水流量中間的COD高於通常的污水,如果能夠把這些污染物沉澱下來,變成植物的營養,對周邊水環境的衝擊能夠減少到最低的程度,這就是海綿城市的另一個巨大的功能,這個功能通過公園結構、建築結構、道路結構,在特殊的地方加上特別的沉澱器來順利地解決,這些都是非常低成本的,而且是低碳的。
仇保興舉例説,比如通過公園的結構,把它做成疊水式,一級一級進行吸收,一級一級把髒東西留下來。再有就是在城市的道路邊上做小的人工濕地,地表水進入自然水體之前,先要在這些小的濕地裡邊循環9次以上,然後才把清水排入到自然水體,這些水體有了小濕地的保障,就會表現出非常好的生態特徵,而且是一種分佈式的海綿組成。
海綿+智慧:所有城市都有自己的三明治
「要把海綿城市與智慧城市結合起來,應用在城市的公益性、生態低碳和災害的應對上。」仇保興指出,要通過智慧城市,把各種各樣的分佈式的能源、分佈式的綠色設施和分佈式的海綿設施協同起來,讓城市擁有智慧的排水、智慧的雨水收集、智慧的管道檢測、智慧的水循環利用。
「海綿城市的規劃和智慧的水務,它是前推後拉的兩個最有效的單元,這兩個單元把它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三明治的系統,使整個城市的系統發揮最佳的效果。」從區域到城市,從城市到社區,從社區到建築,這些海綿的性質是不同的,各有特色的,解決的問題不一樣,但是通過系統的設計、系統的協助,就會使得海綿的特徵達到最佳。在全大陸根據不同的降雨量,不同的氣候特徵來分區建立科學合理的城市海綿度的檢測、獎勵和引導的體系,引導所有的城市都走向海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