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楊洋
古人云:「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在過去,對於大陸的上班族而言,工作的身心疲憊和時間緊張曾經一度軟化了他們讀書求知的志趣,然而,在交通便捷的現在,上班族又有了一個新的稱謂「地鐵族」。他們中大多數人在往返於工作單位和住處時總要花上幾十分鐘,甚至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在無聊又漫長的路程中,閱讀成為了他們的習慣。
在地鐵上閱讀時,囿於地鐵車廂內常有的擁擠和嘈雜,人們鮮有手捧紙質書籍的,通常情況下,工作的人們會選擇電子閱讀。在硬體和軟體變革的信息時代,人們的閱讀方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封閉的地鐵空間內,在早、中、晚的交通高峰期,利用各種的媒介移動終端來閱讀,是既方便又省心力的樂事。然而,偶爾也會有一部分人選擇紙質書籍閱讀。在客運量較少的時段,經常會有上了年紀的老人閱讀紙質報紙,他們已經不需再為工作而忙碌,在一個地點到下一個地點的等待中,在時空轉移中不斷充實著自己。在晚上九、十點鐘的時候,也會有剛下了自習的學生們在地鐵內看書,有同學在做當天沒有完成的作業,也有同學在看教材。這個時段,加完班的大人們耗盡了一天的精力,在深夜安靜又疲倦的車廂內,年少的一代在為將來而努力,一個時空下,生命如此鮮明而又蓬勃不息。
地鐵閱讀近幾年來在大陸已漸成趨勢,盡管不同人群的閱讀方式各異,但他們閱讀內容的種類十分相近。據相關研究顯示,人們地鐵閱讀的種類多以新聞資訊類、短篇小說類和通俗心理學類為主。由於地鐵環境的局限,人們更傾向於閱讀有趣的信息、不費腦力的或者短小而精悍的書目,這種碎片化閱讀模式比較輕和淺。
目前,電子閱讀正處在「閱讀人群、提供電子閱讀服務的人群及電子閱讀市場方興未艾的階段」,國人需要什麼樣的閱讀方式和內容?通過閱讀達到什麼目的?在這種背景下,大陸的一些城市發起了「地鐵圖書館」的公益項目。在北京,京港地鐵和國家圖書館創辦了 「M地鐵·圖書館」項目,乘客在掃描地鐵車廂內的二維碼後,即可免費在線全文閱讀國家圖書館推薦的經典著作。而在深圳,其「地鐵圖書館」項目則利用「青番茄」中文網上圖書館的圖書資源,與深圳地鐵沿線的咖啡館合作,構建通借通還的免費圖書借閱平台。
早晨,在上班的途中閱讀一會兒,晚上,在回家的途中閱讀一會兒,生活不單是需要我們全力付出,它也需要我們補充養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