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2015年,中國大陸首度將「互聯網+」行動計劃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份「互聯網+」行動計劃將推動移動互聯網、雲端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以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因此這個行動計畫實際上是賦予了互聯網作為「優化經濟結構重要工具」的歷史使命。為了讓台灣讀者掌握當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脈動,本期〈當代中國〉為您解讀「互聯網+」。
「互聯網+」行動計劃將推動中國大陸經濟結構重塑
♦ 文/吳燕婷
「中國互聯網應該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我認爲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一個是人人互聯網,一個是物物互聯網,還有一個是業業互聯網。」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在2015年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表達了對中國互聯網經濟未來的設想。
實際上,在與會的IT領袖看來,中國互聯網産業發展至今,其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平臺,不再是一個單純的産業,而是一種能連接未來的經濟模式,這種經濟模式或帶領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實現轉型。
峰會當日發布的《中國IT産業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用戶規模達到5.57億人,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4億台,4家中國企業進入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大互聯網企業。
大數據的加速發展,爲IT重塑中國經濟結構提供了重要支撑。「大數據加速從量變到質變,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宏觀的視圖、綜合的視圖,使得我們不僅把握未來發展規律,更能認識到規律的轉折點,這也許是IT重塑經濟結構的重要支撑點。」中國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說道。
「過去很多行業,原來是分很多層次和階段的,有了移動互聯網的時候,就可以轉化爲以人爲本,以人爲中心,一切的需求都是以個體需求,在網上延伸、輻射到製造業,到服務産業以及各行各業。」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
數字中國聯合會常務理事李穎認爲,當前中國IT領域正在與各個行業加速融合,互聯網思維在推動IT産業自身變革的同時,也打破了信息服務的界限,中國IT行業正在進入創新變革的新時代。
「互聯網+」已經在影響並改變今日的中國,越來越多的傳統産業都在被互聯網的改變中發覺商機、産生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