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期】「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島內政局變動」座談會紀要

時間:2015年3月20日(五)下午2時至4時30分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B會議室
主辦單位:兩岸和平發展論壇
主持人:王娟萍(勞動人權協會執行長)
引言人:吳榮元(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召集人、勞動黨主席)
與談人:
楊開煌(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暨兩岸研究中心主任)
林金源(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黃智賢(政治評論家、博士)
陳福裕(《兩岸犇報》社長)
記錄:政治經濟研究室

吳榮元:民進黨不能違逆兩岸和平發展

三一八之後公民運動從社會運動走向政治運動,非常積極參與2016年的立委選舉。九合一選舉的結果是受三一八影響,島內政局有激進的轉變,造成政局大變動,這個形勢或將延續到明年初的兩次選舉。從民調來看,國民黨鞏固政權機率不高,關鍵在於國民黨優勢的兩岸政策是否讓台灣社會安心,讓民眾不願看到民進黨執政之後帶來的不確定而有所逆轉。

大陸對台政策自2005年連戰破冰之旅之後,讓兩岸關係進入和平發展階段,台灣長期處在和平發展的氛圍中,忘記大陸對台也有強硬的一面,或許將使台灣社會在民進黨執政後失去該有的危機心理。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贏得太多,讓他們自己覺得接下來躺著選即可。事實上,大陸對台政策有軟有硬,說硬的話台灣聽不進去而且會馬上跳腳,但大陸只是在提醒兩岸的和平發展最終要走向和平統一。例如近期習近平提出的「地動山搖」就是硬話,大陸仍然會維持和平發展的大局,但因應九合一之後的變局,他必須要提醒台灣社會兩岸和平發展得來不易。

兩岸和平發展的主軸形成兩岸互相把握的機遇,未來民進黨也不敢違逆。從此大局而言,未來無論哪個政黨執政都不能違背兩岸同屬一中的原則。台灣社會要讓民進黨知道民心向背,台灣社會集體發展才是兩岸同胞所共同關心的。民進黨要想長期執政,就不能違逆兩岸和平發展。台灣社會未來出路的希望在於兩岸從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任何政黨都應該要直面。

楊開煌:政黨再輪替可能使兩岸回到冷和狀態

今年的兩會比較不一樣,主要是習近平參加民革、台盟、台聯聯組會發表講話,兩岸關係就受到特別重視。每年春天開兩會,秋天則是開中共中央委員會或黨大會,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觀察中國政治的重點。兩會是外界觀察大陸政治走向,特別從經濟方面理解未來工作重心的重要窗口,因此集結幾千家的媒體。

今年的兩會有四份涉台重要文件:習近平講話、李克強政治報告、李克強記者會講話(與台商利益相關)、俞正聲工作報告,因此不能只看習近平講話。俞正聲的工作報告有兩段與台灣有關,先談2014年的工作回顧,接著談2015年對台工作重點。習近平講話有2,000多字,其中關於「四個堅定不移」就佔1,200字,份量很重,因此學者媒體多針對此分析。李克強的政治報告,涉台部分不到200字。整體加以分析,黨的方針是對台工作的指導思想,政協要根據此方針從事對台的交流交往,增加認同與認識。今年還是循此脈絡,不過特別增加了與台灣政黨、三中一青等方面的交流。簡言之,今年的工作重點與去年差異不大,對台工作將繼續推動。

習近平的講話提到去年兩岸關係碰到很多挑戰,但是只要大陸不斷發展、民族不斷復興,配合正確的對台政策,兩岸關係還是會往前發展的。這些部分的主動權操之在大陸手上,這是主觀條件,此後才能認識客觀現實。由此來看,大陸政權指導思想的延續性是很強的,當前的對台政策根源於鄧小平「只要屁股坐穩,出拳就有力」的思想,因此對台不會過度樂觀,也不會過度悲觀,只要自己發展好,其他問題就會在發展之中迎刃而解,不會如同蔡英文所說大陸會往民進黨靠過去。

習近平所謂正確的對台政策,就是「四個堅定不移」,奠基在祖國大陸的自身發展。台灣的危機正在於此,看不到大陸的發展,只看得到大陸的缺點,台灣一直被蔣介石與台獨的幽靈所圍繞,使得台灣一直看不到大陸的發展程度。而且台灣只看得到大陸「對台政策」,卻看不到大陸「對台影響」,台灣在戰略與戰術都失去主動,卻仍在自我陶醉。

習近平上台至今有十次對台講話,從未提過武力,他是在大陸崛起的背景,以其周邊的影響來對台強硬,因此武力已經不是其對台選項,硬的方面就是紮實做好中國崛起。而他軟的一面就是當前的對台政策,以先前的M503新航線爭議為例,其實是因為原來航線造已達400架次的滿飛狀態,超過架次就有飛航危險,更何況現在已達1,200架次,因此有必要擴大航線才安全。大陸在自家院裡劃新航線,但因為台灣有所反彈就往後退縮。台灣已經失去理性的肚量與空間,台灣太小卻把自己看得太大。

習近平是非常有危機意識的,接著馬上就是台灣大選,若「四個堅定不移」太晚講,對藍軍是雪上加霜,因此現在講的時機是比較適合。而他在小組會議講「四個堅定不移」,主要是對內講的,其中包括兩個危機意識:九二共識危機,以及對台政策的成本收益落差太大,必須思考如何降低此成本。他的問題意識在於,如果接下來出現政黨輪替,而兩岸的政治基礎一旦不存在,那麼兩岸關係就名不正言不順。習的講話還包括解決問題的責任意識,因此提出「三個共同」,為未來的交流開方便之門。習的講話最後是體現解決意識,強調要繼續交流,有對象、有選擇的交流,繼續經濟的融合與合作,充實和平發展的物質基礎。

如果2016年台灣再度政黨輪替,兩岸關係可能會再陷入官民交流分離,回到李扁時代「官冷民熱」的狀態。這個情況對台灣的影響在於,雖無戰爭卻回到「冷和」狀態,最足以麻弊人心,結果就是台灣經濟政治論述不斷邊緣化。

林金源:九二共識的核心在一中不在各表

近期大陸鴿派的改變值得關注,鴿派的代表人物是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章念馳。綠營人士在2014年上海兩岸和平論壇談兩岸是兄弟之邦(事實上是兩國論),章所長卻仍跟他們把酒言歡。太陽花之後章所長檢討大陸的問題,他要求大陸自我反省:兩岸關係太快,大陸嚇到台灣。當時我對他的觀點不以為然,我認為兩岸的前提是兩情相悅,接著才能談太快或太慢。

去年11月章所長有新的文章〈論習近平的統一觀〉,很值得重視。章所長的態度與此前完全不同,他的文章有六大重點:1. 確認公民運動與台獨是緊密共生關係;2. 台獨會假裝為獨台;3. 終止過去幾年來的民共交流;4. 反對台獨,不惜犧牲已有成就;5. 放棄無條件支持國民黨;6. 警告美國「反台獨」是中美堅守底線。鴿派態度的改變,對兩岸關係影響更大,富含強烈的意涵。

九二共識是兩岸往前走的重要基石,但目前九二共識在台灣卻有點變質。北京強調的是「兩岸同屬一中」,但台北卻強調「一中各表」,甚至將「各表」凌駕於「一中」之上。事實上,「一中」才是重點,「各表」只具有過渡功能,最後應該往「一中」靠攏。但是藍營對「一中」並沒有誠意,把「各表」變成主角。「一中各表」要走向「一中共表」,習近平最近強調九二共識,就是要重申「一中」的重要性。

未來國民黨的兩岸政策不會改變,因為國民黨沒有信仰,只提不統不獨;而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也不會改變,因為民進黨有強烈的台獨信仰。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在選前大概都會很模糊,這樣對她是最有利的,講清楚反而對選情不利。日前柯文哲的「兩岸一家」,本質與習近平說的「兩岸一家親」並不一樣,柯文哲以「兩岸一家」來逃避最核心的問題,到後面就會變成「兄弟之邦」。國民黨到目前為止看不出有何作為,兩岸之間不肯談判,最後倒楣吃虧的是台灣人民,因為台灣的籌碼與優勢不斷在流失。

台灣的「公民」團體與民進黨分進合擊,他們之所以在太陽花運動擁有龐大的聲勢,因為他們抓住了國民黨沒做好民生議題,以此來綁架年輕人。貧富差距等經濟問題其實不是台灣獨有,其他國家也都有,因此無法單獨怪罪於馬政府與大陸往來。大陸對台讓利讓很多,但是因為利益被中間商壟斷,使得基層人民無法雨露均霑,這是馬政府的失職。

黃智賢:國民黨是完全沒有理念的殭屍政黨

台灣不在意未來兩岸會怎麼走,就像去年太陽花,國民黨從上到下一點也不在意,完全無所謂。太陽花對台灣深刻的影響沒有過去,在精神上推翻國民黨這個政權。台灣人對實情的認知往往與世界是相反的,現在大陸發起亞投行,卻只有台灣人不在意。

蔡英文說:「現在35歲以下年輕人的台獨認同是天然的養分」,何以致之?馬英九執政快八年,反而把獨派的聲勢搞得比民進黨時期還高,最大的問題當然是在馬英九身上。國民黨是一個完全沒有理念的殭屍政黨,當年李登輝已經鏟除了國民黨的靈魂,因此不知道何去何從,只有跟著聲勢而起鬨。國民黨沒有思想立場論述,當然無法作戰;而民進黨則是法西斯政黨,與民主一點關係都沒有,歧視陸配、羞辱外省人,是反民主的政黨。太陽花從頭到尾就是奪權運動,運動對於服貿所有的指控都是不成立的。

當前台獨氣燄囂張,必須歸咎到國民黨身上。教科書的立場是違憲的,馬政府到後來想要微調,受到排山倒海的反彈,但馬政府完全沒有反制力量。國民黨占據執政資源,但國民黨反而成就了新舊台獨的完美接軌。台灣不斷在錯過時機,未來60歲以下的人都不認同中國,後果將更嚴重。

陳福裕:社運團體的政治動向才是關鍵

習近平在兩會的講話除了「四個堅定不移」之外,重申「九二共識」是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也是大陸當局同台灣各政黨開展交往的條件,並指出「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這是為「後馬英九時代」的兩岸關係的交流、交往進行定調。此外,習近平在談話中還強調:「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這句話說明了大陸當局對自身發展的高度自信,包含了兩個層次的意涵:一是,從國際戰略來看,台灣問題是西方勢力牽制中國崛起的戰略前沿,大陸綜合國力上升與國際秩序的重整,正可以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創造積極的國際環境;另一方面,習近平曾經表示:「我們追求的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統一,更重要的是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只要大陸將自身建設發展好,展現出體制和制度優越性,就可以爭取島內民心的認同,為實現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創造條件。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審視太陽花運動及其影響,就饒富意義。太陽花的參與者可以分成三種成分:一是議場內部參與抗爭的學生與作為運動指導者的野百合世代;二是立法院外圍的社運團體和NGO;三是簇擁在凱達格蘭大道上的市民大眾。三者屬性不同,對未來發展的影響也不同。

議場內激進派的參與者無論其背景身分是什麼,他們都是以政治做為終生職志,有清楚的意識要成為台獨的側翼;最外圈市民大眾的特性是「一擁而上、一哄而散」,他們要替個人處境的衰退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找到發洩管道,但不會影響主要的政治格局,只有集氣和造勢的效果。

最值得重視的是圍繞在立院之外的社運團體,他們維持著各自不同的色彩,平常在基層經營,找到共同的對立面就湧上街頭。這群人永遠與國民黨搞不好,因為他們所關心的議題,正是過去國民黨長期執行依附性發展政策所遺留下來的矛盾;他們與民進黨之間多多少少有聯繫,但因為陳水扁當局的貪腐,以及親西方、親資本的階級屬性,同樣對於民進黨不放心。這個群體逐漸在基層生根發芽,它的政治動向,未來將影響台灣島內的政治格局,甚至牽動兩岸關係的發展。

國、民兩黨沒有太大的差異性,他們都反映了台灣財團的利益,政治人物也都是冷戰內戰時期所教育出來「親美反共、革新保台」的政治菁英。如果2016年蔡英文順利執政,兩黨的差異性可能會更小。從美國的角度來看,台灣做為亞洲再平衡的戰略前沿,雖然目前還不願意在台灣問題上跟北京攤牌,但民進黨未來若像馬英九一樣模糊統獨,甚至逐漸與大陸走向和解,這也不符合美國利益。因此,就需要在島內培養一股激進的台獨側翼,用以牽制兩岸關係的發展。這些人就是學運裡的激進派。他們在運動後受邀到美國國會召開記者招待會,公開要求美國放棄中美三個公報,並且與疆獨領袖熱比婭見面,其目的就是要迫使他們直接站到北京的對立面,讓民進黨中央也不敢完全吸納他們。太陽花運動後,一部分的人到小英身邊,更多人則是在民進黨外部集結,這股力量未來成熟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夠統合NGO組織,但由於過度高估網路鄉民的政治覺悟,也對NGO的組織性格有所誤判,目前看來可能性不高。

綜合回應

林金源:台灣統派不能坐視統一,統派有自己要統一的理由與立場,與北京不同。台灣統派應該發揮北京無法著力之處:首先,台灣統派不能粉飾太平,必須要有現實感,不能再去誤導大陸,要讓大陸了解台灣的現實狀況,不能報喜不報憂。其次,統派該激發台灣青年做為中國人的光榮感,先有光榮感才願意做中國人,統一的基礎若只有利益就太薄弱了。第三,統派可以向台灣介紹中國模式與中國真相,台灣社會對大陸的制度有很多誤解,不該以西方的尺來量中國,讓台灣擺脫西方民主等於普世價值的錯誤觀念。

黃智賢:反服貿運動經過一年的沉澱,日前的民調顯示超過一半受訪者反對佔領立院,超過73%受訪者反對攻佔行政院,說明了人是可以被洗腦的,短期內可以製造出摧枯拉朽的龐大力量。台灣要做的事情是追求真相,馬英九去祭拜追念八田與一,同時韓國與中國大陸則是在紀念安重根。當年有八田與一,但當時台灣百姓種出來的米一年三熟自己還是吃不飽,因為米都被運去日本與南洋,我祖父祖母都是吃番薯籤的。難道中華民國總統不知道真相嗎?這麼簡單的真相都沒有人講,我看到很多年輕人到烏山頭去懷念八田與一,以為八田與一是在幫助台灣人,怎麼會這樣?

陳福裕:台灣NGO組織的朋友都有一定的純潔性,人格相對完整,學歷也不錯,很素樸的在基層經營。要爭取這些朋友的認同,關鍵在於中國大陸自身建設完善化,展現它的制度優越性,特別是他們所在乎的包括環境指標、社會保障體系與分配正義等指標,只要大陸能表現出比台灣更大的進步性,就可以爭取他們的認同。民進黨與台獨是依附在美日帝國主義之下,而美日帝國主義對台灣所執行的是新殖民主義經濟政策及綱領,在此情況下很多矛盾絕對無法解決。現在是因為民進黨尚未執政,只能衝著馬英九罵,等到民進黨執政了,最尖銳的矛盾就會集中在蔡英文身上。所以有一部分的力量積極地既想保證民進黨執政,又在其外部形成側翼來鞏固與團結群眾基礎,如果這股力量還堅持台獨是唯一的價值,那麼其他的NGO組織就不會接受他們的召喚。

吳榮元:中國大陸是世界經濟發展重心,也是國際上的新興大國,台灣談兩岸關係的時候還在大談與大陸對抗,其實是不自量力的。台灣自恃站在美國與日本的肩膀上,反而與自己的民族形成對抗。台灣的新殖民地體制要回到民族共同體之內其實不容易,但是幸好大陸走上和平發展的大戰略布局,通過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之路可能很漫長。民進黨就算再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在政治現實上還不敢違逆,最後還是得進入一中架構的體制之內。中國的自身發展是維護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最大的保障,在明年大選之前統派團體應該把反對台獨、認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社會力量集結起來,在關鍵的選舉年發揮力量,讓兩黨正視這股力量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