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38期】建立友善環境,取消身分歧視 (二)

  
兩岸關係發展趨勢研討會紀實(陸生篇)

劉啟東(銘傳大學陸生代表): 

各校陸生代表在論壇中發表看法

         大家都說台灣社會很包容,人民很熱情,不排斥來自其他地區的朋友,我們在台灣生活都有感受到。台灣政府為殘疾人士提供便利生活環境,這裡有相對健全的福利制度,我也為台灣社會的文明、開放和包容感到驕傲。

         我們剛到台灣之時,​人生地不熟,同學招待我們、學校支持我們,因此銘傳陸聯會早在2011年10月就成立了。但是,台灣社會對陸生政策反而有些冷漠。「三限六不」非常苛刻,台灣社會不是以包容著稱嗎?為何對來自大陸的我們有區別的對待?台灣社會不是講究公平競爭嗎?為何不給我們展示自我的平台呢?

1.手機費用驚人 

         常有同學反映,某個月沒打什麼電話,手機費卻高達一至兩千元。銘傳陸生辦的是手機「預付卡」,預付卡的資費相當高,而我們又無法打工、補貼家用,所以手機花費確實讓我們感到壓力頗大。 

2.美麗的風光,不便的生活

         隨著兩岸學術交流的加深,包括開放陸生就讀,兩岸文化交流會更加密切。很多學弟妹都想赴台讀書,我卻不知該跟他們分享台灣美麗的風光與很好的教學資源,還是該分享生活上的不便。對於這些種種的限制,實在很難看出台灣社會接納​陸生的誠意。許多政策帶有歧視,我覺得與台灣社會所追求的平等理想相左。希望這些問題,能夠有實質的突破與進展。我們想在台灣好好的學習,有時卻得面臨現實種種不如意的打擊,但我們絕對不願、不會放棄,只願前行,不願後退。

夏逸平(輔仁大學陸生代表):

         我個人認為「歧視」一詞有些過重,陸生更多感到的則是「不平等」。陸生很感激台灣給予機會,讓我們來到這個熟悉卻又陌生的海島。去年開學,輔大對我們關照有加,安排接機、迎新活動,讓我們感到很溫暖。學校與台灣社會對我們的​好,每個陸生對會記在心裡。但陸生確實受到很多限制,我們非常無奈,有苦說不出,希望透過一點小力量,爭取這些限制做更大的開放。 

1.未來不明朗,如何吸引陸生

         去年台灣預計招收兩千多名陸生,實際來到台灣只有九百多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法令的限制。陸生為什麼想來台灣?一個原因是大家覺得台灣與大陸社會不一樣,我們在台灣可以學習更多,可以發現未來更明朗。來到台灣之後,​我們當然會考慮自己的未來,若是發現未來是不明朗的,怎麼可能會有更多的陸生來到台灣。在這些限制之下,必定會影響來台求學的人數,例如某些專業大學,學生畢業以後需要報考職業證照,但台灣不開放陸生報考,請問他們畢業之後​該怎麼辦?難道再回大陸去考嗎? 

2. 不能雙主修與轉系

         台灣政府有些限制並非不能理解,但陸生來台灣最重要的是學習,若是連學習都加以限制,確實是有不合理之處。例如,陸生的學費比台灣學生貴,以輔大為例,陸生學費一般是七萬左右,而台灣學生則是​五萬左右;在科系限制方面,去年輔大沒有開放管理學院,但今年有開放,但第一屆陸生卻不能雙主修或轉系到管理學院,似乎讓陸生之間也造成差異。 

         開放陸生來台,可以刺激台灣學生向上的動力;而取消限制,可以使更多優秀的陸生來台灣。因此放寬對陸生限制,一方面可以吸收更多頂尖陸生,另一方面對台灣教育、對兩岸青年交流,都會有很大的積極作用。放寬限制,彼此更加友善​,將會是雙贏的局面。 

蔡博藝(淡江大學陸生代表):
 

         兩個故事先與大家分享。我有位在香港讀大學的同學曾說,他問一位香港主管教育的官員:「香港為何要給留港學生特別優厚的待遇,讓他們來香港讀書?」官員回答:「我們今天給你們優厚的條件來港讀書,他日不論你們是否留港工作,​都會在無意間激起對予香港的認同感,進而回饋香港。」另一個故事是,最近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新加坡若是阻止外國人才進入,將會重演台灣故事。」 

1.換位思考促進交流與認同 

         我認為台灣社會應該對陸生抱著更加開放的心態,我們人生最黃金的階段在台灣生活學習,將會擁有相當長時間的台灣經驗,對於台灣有更多的認同。畢業之後,我們將會把自己的台灣經驗帶回大陸,讓更多人了解真實的台灣想法,而非在​大陸以單一角度主觀臆測。以「換位思考」的方式來進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至於認同感的問題,對於一塊土地有熱愛,才會有認同感,而認同感從來都是雙向的。過多的限制,無益於我們去了解台灣社會。我們其實很希望自己能走進台灣社會,真正了解台灣。同時,做為一名大學生,也需要發展自我。大學不只是​讀書、學習知識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學以致用,只有在實踐之中,才能發現問題,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現在很多台灣人到大陸工作,因為大陸有市場和機會。有位在台大讀書的學長曾說:「你在台灣不會贏很多,也不會輸很慘;但在大陸​,就有機會比在台灣贏更多。」機會從來都是開放的,競爭才能促使個人提升,也提高團隊整體素質。 

2.來台手續極度繁複 

         淡江大學大陸所張五岳所長曾對「三限六不」發表看法:「『三限六不』政策不利於吸收優秀學生來台就讀,更不利於留住人才。」除了「三限六不」之外,對於陸生來台另一大阻力就是「手續」問題。我們在報名和赴台階段,準備了非常​繁複的手續,必須要出示家庭收入財產證明、高中畢業證書、學校申請書、健康證明、戶籍證明、親屬關係證明,以上很多手續還要經過公證,而公證卻是非常繁複。錄取之後​,我們還需要將自己的材料寄送到台灣的「聯招辦」,聯招辦審核通過後寄回,我們再將材料拿去有關單位辦理來台手續,再寄回給學校,其間的手續非常繁複。我曾有一位同學,因為一份文件上少了一個簽章,而被台灣學校打回重新辦理,使他​很晚才來台灣讀書。 

         來台讀書是我人生非常重要的轉折點,我也非常喜歡台灣,我在2010年曾來台旅遊,那時便下定決心有機會就要來台讀書。來台讀書,我們頂著很多壓力與無奈,因為是第一批,大家都把我們當成尖兵、先鋒、試驗品,我們抱著真誠的​態度來到這裡,找尋自我、了解台灣,我們也希望台灣社會以開放的態度來對待,以溫情照顧我們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