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期】網路安全:共治方是正道

■ 楊駿

2月10日又是一個「國際網路安全日」。自46年前網路在美國創立、20多年前開始走向大衆,「安全」一直是全世界越來越多網民的期盼,也是越發依賴網路的各國的追求。

網路給人們生産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同時網路發展也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戰,迫切需要國際社會認真應對、謀求共治、實現共贏。如何建設安全、有序的網路,不少國家都在尋求良方。而值得注意的是,卻有國家逆「共治」的潮流而動,圖謀一家主導、一國獨大,一味謀求自身的「絕對安全」。

在媒體報導中,人們經常性地聽到從地球某處釋放出的「駭客來襲」消息。比如,過去兩個月裡,相關新聞不斷:「美國聲稱sony影像被北韓駭客攻擊」「美國聲稱中國駭客竊取隱形戰鬥機機密」「美國新安全戰略聲稱受到網絡駭客威脅」…

網路從美國起源,全球網路核心基礎設施大多在美國,各種核心技術的主要供應商是美國企業,美國還有最大的網絡情報機構、全球首支大規模成建制的「網軍」以及「網絡司令部」。明明是唯一制定網絡進攻戰略的國家,明明是公認的駭客大本營,卻將自己描繪成「駭客事件」的受害者,似乎它才是受到網路安全威脅的最大「苦主」。

其實,扮演「苦主」,裡面是有「甜頭」的:拿「外國駭客」說事,個別政客和黨派可以增加政治資本,情報機構和軍方可以獲得新的授權或預算,相關承包商可以獲得各類訂單——這猶如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曾在《理解國際衝突:理論與歷史》一書中指出,一場信息革命正在改變世界政治,處於信息技術領先地位的國家可攫取更大的權力,相應的,信息技術相對落後的國家則會失去很多權力。

那麽順著這個思路,美國多年來聲稱「網絡自由」、提倡打破一切網絡疆界的主張,便是意在消解其他國家管理網絡的權力,將網路空間變成自己規則指導的「內網」。

網民人數只占全球總數十分之一不到的國家,總想决定全球幾十億網民的思考和行為,總想時刻窺探別人的隱私,打探別家的動向。結果是,當任由一個國家掌控網路時,出現了諸多不可思議的現象:虛擬的社交網絡被利用,成為蠱惑人心乃至破壞其他國家穩定的工具;隱私和財産受到威脅的國家、企業或個人,都充滿了不安。

由斯諾登引爆的「棱鏡門」更讓世人眼界大開:總是聲稱自己被「外國駭客」威脅的美國,原來才是時刻盯著你的「老大哥」。

網路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同時也是人類治理所面臨的全新挑戰。網絡空間的高度複雜性、相關利益方的高度多元化,注定了單極思維行不通。由一個國家做「控制者」,以僞善的理由借網路損害其他國家的利益,則會帶來更大危害。

網路把全世界帶向「互聯互通」,因而也必須「共享共治」,並為此制定規則。特別是不同的國家管理網絡空間的權力,是維護網絡空間安全的重要前提,它們為維護網絡空間秩序和安全所實行的公共政策,理應得到尊重。網絡行為規則,必然要相關國家在平等基礎上協商。唯有如此,網絡的共同安全才能真正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