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期】小生意的大經驗

──  許義忠:大陸打拼十年

朱園園

许义忠和老婆亲自打理小店

許義忠和老婆親自打理小店。

許義忠,台北人,2003年來到大陸,先後在廈門、青島、廣州、蘭州、綿陽等地經營小吃生意,現在成都發展,開了兩間小吃店,主營台灣甜品、飲料、小吃等。

在成都近郊盛產豆瓣醬的郫縣紅光路上,樹立著一排形形色色的餐飲店,火鍋、乾鍋的火辣招牌吸引著路人的眼光。但轉進緊鄰綠化帶的一條巷道裡,幾家各具特色的小店安安靜靜地排開一字,等候著客人的光臨。

「我家台灣小吃」就坐落在小巷子裡的最裡面,推開玻璃門走進去,店內並不大,幾張小桌子整齊地擺放在小小的空間裡,牆上是塗鴉的可愛漫畫,整個店透出一股青春和溫馨的味道。這家開業不到兩年的小吃店,靠著上乘的品質、貼心的服務和小清新的風格,迅速虜獲了周邊學生和上班族的歡心。對於生意的紅火,來大陸打拼了十年的許義忠頗有自己的一番經驗談。

口味在地化+台灣特色

許義忠的第一家餐飲店並不是開在成都,而是在廈門。廈門因為地理上的原因,在口味、飲食習慣上和台灣都很類似,剛開始起步的許義忠就選擇了甜品和飲料這類入門級的餐飲開始了自己在大陸的「創業之旅」。他以為,廈門和台灣的相似性,能讓自己很快打開市場。但就是這樣的想法讓他遭遇了滑鐵盧,對於廈門市場的不熟悉、經營品種的單一、同質化產品太多等等原因,讓他嘗到了失敗的滋味。

有些灰心的許義忠最終放棄了廈門的那家店鋪,開始四處尋找合適的地方,想要再次將小吃生意做起來。

幾經輾轉,許來到了青島。那個時候的青島正在舉辦啤酒節,許義忠的朋友剛好經營了一些快餐車,許義忠說,快餐車在國外比較流行,就像是流動的咖啡廳。那個朋友是做早餐的,對小吃不是很瞭解,就請許開始做小吃生意。

研究了當地人的口味之後,許義忠對一些台灣小吃進行了改良,加入了青島人對於食物的一些嗜好,一邊做一邊詢問顧客的意見,後來大家對他的小吃打分都有8、9分。這讓許對自家食物的味道充滿了信心,本以為可以一直在青島發展下去,豈料後來又遭遇了難題。啤酒節結束之後,很快就到了10月底,青島的天氣開始變冷,這讓做室外生意的許開始犯愁了,守著攤子的他發現走在街上的行人顧客越來越少,快餐車也難以為繼。到最後,許義忠不得不放棄了青島,又在朋友的邀請下,來到了成都。

雖然在青島的生意以失敗告終,但在餐飲圈子打磨已久的許義忠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他認為,小吃最重要的就是口味,台灣人來大陸做小吃生意,雖然賣點就是台灣特色,但也要結合在地口味來調整。比如說成都,當地人的口味是重油重鹹重辣,許店裡提供的食物雖然也會加入這些口味,但還是會有一些區分。他會適度地在台灣口味上多加兩三分的鹹度,但儘量保持本身的台灣特色。許說,如果要做在地化,台灣人肯定比不過本地人,以台灣特色為核心,根據本地口味調整的話,反而能吸引到自己的顧客。

不僅如此,本來只做甜品、飲料、小吃的許義忠,現在也在店裡提供牛排、套餐等主餐類食物。這也是他從青島的失敗當中總結的經驗,甜品、飲料尤其是冷飲,到了冬天銷量就會差很多,所以必須有可以補充的品種,而牛排、套餐這類能吃飽的主食就是不錯的選擇。

小店慎重擴張 走的是「小而精」

許義忠的「我家台灣小吃」,無論是店內的裝修、還是功能表的設置,都給人一種簡單清爽之感。他說這就是自己在這家店開業之初定下的風格。開始因為資金的問題,他只能簡單裝修一下門面,連餐廳裡擺放的桌子都是二手貨,一個才花了100多元(人民幣,下同),但樸實的外觀正好符合了乾淨、簡單的風格。很多人來到店裡都說,覺得這裡比較有家的感覺,特別溫馨。聽到顧客這樣的評價,許老闆覺得很開心。

雖然店鋪小,但做出來的東西在品質上一定要過關,這也是許義忠給自己定下的經營原則。在餐飲行業不斷嘗試的他,發現牛排在大陸都開得很成功,但以前都是走高價位,一客牛排可能需要6、70元。但作為一家在二線城市的小店,他還是決定走中低價位,一客牛排在他的店裡只賣30元。雖然價錢低了,但在材料上卻毫不馬虎,他說其實作為顧客,都有「便宜又大碗」的心態。所以,對於顧客心態的瞭解,讓他絕對不放鬆對食物品質的精細要求。許義忠很有自信地表示,自己的東西絕對不是最便宜的,但在同等價位中,絕對是品質最好的。而這種自信和精細,也最終被不斷回頭的客人所證明。

隨著店裡生意越來越紅火,許義忠也遇到了很多上門談合作、加盟的人,但他卻一一回絕了。其實,剛到大陸來的時候,他也想過以後一定要把生意做大,連鎖店開的越多越好。但經過了這些年的打拼,許義忠才意識到這樣的想法並不成熟。他覺得創業最重要的是要先穩定下來,不管是開公司也好,開店也罷,應該先讓手頭的生意運轉起來,開始獲利,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考慮連鎖加盟的問題。眼下其實許義忠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資金,也可以選擇一下連鎖個兩三家店,但是他始終擔心自己無法兼顧資金、人員等各方面的問題,所以一直很慎重。直到最近生意日趨穩定後,他才開始籌措開第二家店。

做一行 懂一行 千萬別外行

在來大陸做餐飲生意之前,許義忠在台灣是經營電子產品的,剛開始決定做這一行,許義忠是覺得餐飲的入行門檻比較低,上手也快,應該能很快有起色。但是經過將近十年的浮沉,他才知道自己當初這個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如果現在有台灣人想要來大陸創業,他說自己最大的忠告是一定從事自己懂的行業,做一個內行人,否則會很容易就被現實打擊。

有人可能會說,創業不一定要什麼都自己來,如果資金充足的話,完全可以請專業的人來幫助自己。但許義忠不這樣認為,他打了這樣一個比喻,就像做餐飲,如果你自己不知道材料的配比、不知道食物是怎麼做出來的,萬一廚師不幹了,就算是換廚師,原先積累的顧客肯定會察覺到口味的變化,說不定就流失了寶貴的客源。所以在開這家店的時候,從產品的採購到食物的製作,許義忠和太太都是親力親為。他說,這樣做,除了能瞭解全部的流程之外,也更利於降低成本,把控品質,也才是真正的懂行。

台灣人來大陸 心要沉下來

來大陸已經十年有餘的許義忠,現在把家也安在了成都,他說,「生意人其實就是這樣,哪裡能夠發展事業,就在哪裡安家。」剛開始只是抱著嘗試心態來大陸發展的他,經過這麼多年的打拼,早就已經抱定了堅持下去的決心。他認為,台灣人來到大陸,無論是哪一個城市,一定會有不適應的地方,但是如果很快因為不適應或者短期沒有起色就放棄,那不管是做什麼行業都會成功。

在他看來,台灣人到大陸來創業也好、工作也罷,都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把心沉下來。這麼多年來 ,許義忠輾轉大陸多個城市,身邊總會遇到半途而廢的創業者,尤其是那些抱著「賺一筆就走」心態來的人,最後更是慘敗而歸。但只要有決心、能堅持,成功者的例子也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