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期】專題:美國之春?佛格森事件啟示錄

佛格森事件折射美國社會脆弱性

高攀

£¨Íí±¨£©£¨1£©¸¥¸ñÉ­°¸¿¹ÒéÕßÔÚÃÀ¹ú˾·¨²¿Ç°Ê¾Íþ

若干名抗議者聚集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司法部門前抗議佛格森案判決結果,圖為員警在司法部門口警戒。(鮑丹丹 攝)

近日,美國密蘇里州佛格森市的騷亂持續一周,席捲多個美國城市的聲援示威活動仍在繼續。「白人警察射殺非洲裔青年」事件釀出新風波,越來越脆弱的美國社會又一次經歷撕扯。

從2011年「佔領華爾街」到如今的佛格森之亂,金融危機之後發生的多起類似事件,日益凸顯美國社會的現實: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少數族裔失業問題加重、底層民眾「美國夢」受阻,社會愈加脆弱。種族問題,不過是被長期隱藏起來的諸多社會問題之「冰山一角」。

參與「佔領華爾街」和佛格森抗議示威活動的美國民眾背景和訴求各不相同,但不難發現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對生存現狀感到不滿,對曾經滿懷期待的「美國夢」倍感失望,當社會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一根「導火線」便點燃了社會中的不滿情緒。

過去幾年,美國通過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政策和救市舉措,推動美國經濟回到穩定復甦的軌道上,房價逐漸回升,股市大幅上漲,富有階層財富隨之大幅增加。但具體到廣大普通民眾,並未切身體會到經濟復甦所帶來的實惠,居民平均收入持續下滑,中產階層萎縮,富人與中低收入者之間的財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民眾對社會的不滿情緒滋生。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聲援佛格森的示威活動中出現不少普通白人的身影。

美聯儲調查顯示,收入排在美國前3%的家庭擁有的財富占全部家庭總財富比例從1989年的44.8%升至2013年的54.4%;同期,收入排在後90%的家庭擁有的財富占比則從33.2%降至24.7%。

美國主流社會為貧富差距擴大的狀況感到不安,並將此視為可能破壞未來美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危險信號。美聯儲主席也指出,從某些指標來看,當前美國收入和財富不平等的程度是最近一百年來最為嚴重的,已威脅到「美國夢」的核心價值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史迪格里茲也警告,貧富差距日益擴大造成社會階層向上流動性減弱,令美國底層人群處於相當危險的境地,美國步入了一個「脆弱的時代」。

值得指出的是,受美國樓市泡沫破滅、金融危機爆發和更多中低收入者遷入郊區影響,曾經中產階層雲集的美國城市郊區如今已成為貧困居民最集中和矛盾最為突出的地區。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顯示,2000年至2012年,全美100個主要大城市的郊區幾乎都出現了貧困人口增長和貧困居民高度集中的現象,其中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居民比例超過20%的郊區數量增長了兩倍多。

位於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大都市區西北郊的佛格森,正是美國貧困郊區的典型代表:教育品質低、醫療水準差、工作機會少、犯罪率高、貧富差距大。統計資料顯示,2000年至2012年,佛格森的失業率從7%升至13%,貧困人口增加一倍,居民實際平均收入下降三分之一,目前約四分之一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城市政策專案研究員伊莉莎白•尼博恩認為,當貧富差距擴大、失業率高升不下、社會福利缺乏保障、「美國夢」遙不可及等多種問題交織之時,種族衝突和社會分裂定會不期而至。佛格森事件看似偶發,實則具有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