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種族歧視問題的背後
■ 王龍琴
美國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多種族、多元文化的國家,其種族歧視問題由來已久。從1619年第一批非洲黑人被運到新大陸開始,黑人便作為奴隸長期在美國備受歧視與奴役。雖然1865年美國聯邦憲法第13條修正案宣佈廢除奴隸制,但奴隸制並沒有因此而在美國絕跡,美國的密西西比州到1995年3月才正式宣佈廢除奴隸制,成為美國最後一個宣佈廢除奴隸制的州。
伴隨著奴隸制的合法存在,種族隔離制度曾在美國十分盛行。在美國有些地方,法律甚至明確規定黑人與白人在公車、餐館等公共場所內需分隔,且黑人必須給白人讓座。直到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案》,禁止在公共場所實行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美國才從法律意義上還黑人以平等權利。
但作為曾長期合法存在的奴隸制和種族隔離制度,其影響根深蒂固。時至今日,在美國,少數民族特別是黑人,仍處於社會的最底層。事實上的種族隔離在美國隨處可見。甚至到了2006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還出現一名白人女司機強迫車上的黑人學生給白人學生讓座的現象。儘管這名司機後來被停職,但這足以說明「種族隔離」意識在美國的白人中並非沒有市場。
此外,美國黑人還一直生活在一種缺乏公正的法治體系之中。警察濫用暴力,侵犯人權,包括對黑人實施私刑、捏造罪名、非法強行拘留等現象屢見不鮮。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發生了數十起因種族歧視而引發的黑人抗爭浪潮。而這些抗爭浪潮的導火線,或是美國警察無端逮捕或槍殺黑人,或是美國司法部門對黑人的判決不公等。
半個世紀以來,經過不懈的努力與抗爭,在美國包括黑人在內的少數族裔在參政、教育和經濟等方面的情況有了一定改善,異族通婚也越來越被接受,種族主義言行也被廣泛禁止。美國在消除種族歧視方面取得了進步。
但是,就整體而言,少數族裔在美國仍是弱勢族群,尤為突出的是在勞務市場,白人雇主還是可以找到各種冠冕堂皇的藉口來拒絕非洲裔求職者。由於種族歧視意識根深蒂固,黑人等少數民族在美國始終是二等公民,他們在政治、經濟、教育、社會保障等問題上遭受歧視的現象依然存在。如在佛格森地區,其居民中非洲裔占70%左右,但在該地區的行政、司法、教育等機構中,白人卻佔據主導地位。這種「佛格森現象」在美國很多白人與少數族裔混居的地區並不少見。
與此同時,黑人群體在失業和貧困中掙扎。由於生存環境惡劣,黑人的犯罪率長期處於高位,這反過來又強化了白人主流社會對非洲裔群體的歧視。
作為美國社會的頑症之一,種族歧視問題將是對美國政府執政能力的一個長期考驗。只有從思想上根本消除種族歧視,改善黑人等少數民族的生存環境,縮小他們與白人之間各方面的差距,這一棘手問題才有可能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