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中國法治,必須憲法黨章一起看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強世功近日接受大陸中紀委網站訪談。強世功指出,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憲法裡面所規定的國家機構,乃至於國家政策等等,都是要在黨的領導下完成。所以要理解中國的法治,要理解中國的憲法,必須要把憲法和黨章放在一起來看。以下為本報對這個訪談的摘錄。
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大陸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就提出十六字社會主義法治路線方針,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十五大的時候,又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戰略目標。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又更加具體地提出了要建設「法治中國」的目標。應該說在每一步上都對法治建設有重大的推進。
以多元視角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十八大以來,特別是中共中央在反腐、在推出八項規定以來對中國大陸社會的一個改變。從法律的角度看,我們會發現大陸的法律並沒有進行修改,法官也沒有增加,司法體制也沒有改變,可是大陸的法律秩序、社會秩序,乃至於道德風尚發生了一個根本性的改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想最重要的不是反思現實,而是反思我們的理論和我們的法治觀念。應該說我們強調法治建設的時候,自覺不自覺地都是強調國家法,一切以國家的法律為中心,以法院的司法審判為中心,就忽略了對於一個國家法治建設來講,其他規範可能發揮的重要作用。比如說,習慣法,黨內的法規,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法律。所以建設一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來講,應該有一個多元的視角,整體的視角,要看到黨規黨法,政府、國家的政策,乃至於社會習慣和道德風尚在國家中所起的作用。
法治建設最關鍵的有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方面,如何在法理上理解什麼叫法治?什麼叫依法治國?在西方的歷史上都知道有自然法,有市政法,有教會法,有習慣法,有判例法。回到中國的歷史上,古代有禮法,宗族法,家庭法,習慣法,到現在還有黨規黨法。所以對「法」的觀點看法不同,就意味著我們對法治的看法也不同。如果把「法」理解成一個狹義的「法」,那「法治」就僅僅只能關注於法院。但是我們所說的「法治」毫無疑問,不僅僅要強調國家的法律,而且要強調黨規黨法,強調民間的習慣法等等能夠規範我們社會生活的法律。所以,從法理上來講,必須要從一個更為廣泛的角度來理解「法」。
第二,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毫無疑問我們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個大國,有廣闊的地域,有不同的民族,還有各地的經濟差異,必然導致我們會採取多種多樣的規則來治理。而與此同時,最重要的是大陸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一個國家,黨規黨法不僅僅對規範黨組織,同時對於國家的法治建設毫無疑問起到積極的作用。
法治建設的目的是推進社會正義
大陸的法治建設跟西方對法治的理解有些差異和不同。最重要的就是理解什麼叫憲法?憲法的英文名字叫constitution,它的含義就是「構成」。換句話說,它是使國家能夠「構成」的一些最主要的規則。從法理上來講,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黨章是黨內根本大法,它也是中共治國理政的一個指南。憲法是國家的一個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一個總章程。黨章裡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要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憲法,憲法的序言裡有明確的規定,中國共產黨要領導國家的各項事業。換句話說,憲法裡面所規定的國家機構,乃至於國家政策,都是要在黨的領導下完成。所以要理解中國的法治,要理解中國的憲法,必須要把憲法和黨章放在一起來看。
中國大陸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毫無疑問應當吸收西方國家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但是也沒有必要照搬照抄西方的法治經驗,我們要立足中國的本土,實事求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從根本上講,法治是社會治理的工具和手段,它是實現公平正義,乃至於小康社會或者和諧社會的一個手段。在這個意義上講,沒有必要把西方的法治變得很神秘。法治最主要的是推進社會正義。推進社會正義有各種不同的途徑,就中國來講,推進社會正義第一道防線就是黨的政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政策發生了一個根本的改變,甚至於提出來依法治國的目標,使國家的法治有了一些根本性的改變。所以第一道防線首先就在於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第二,毫無疑問就是國家的立法,尤其是全國人大的立法,經過三十年的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初步建成,它對於法治建設,推進社會的公平正義有著積極的作用。
第三,毫無疑問是政府,我們要建立一個服務型的政府,廉潔的政府,最重要的,政府要提出來各種各樣符合社會實際,能夠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公共政策,這可以看作是實現正義的第三道防線。
法治建設中,法院確實很重要,但是法院是最後一道防線,它意味著當前三道防線的社會正義不能實現,乃至於導致大量糾紛的時候,才需要法院來解決,很顯然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角度來看,我們不能把全部法治的精力放在法院上。在中國大陸要實現正義,建設社會主義法治,不應該單獨強調法院的重要性,而必須要把黨委、人大、政府和法院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
從傳統與現實中建構理論自信
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瞭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地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也是建立在中國幾千年法治傳統上。所謂中國幾千年的法治傳統,毫無疑問是採取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相結合,德治和法治相結合,禮治和法治相結合的傳統。這樣在中國古代形成了一套多元主義的規則體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禮。禮是中國古代士大夫階層修身養性、治國理政的指南,其中不僅包括了「天下大同」、「小康社會」這樣一些政治理想,而且還包括了對外關係的規則。總的來看,我們說禮是一套複雜的法律關係。所以中國古代就形成了禮法並用的法治格局。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實際上也繼承了古代「天下為公」的精神,繼承了古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道德情操。其中黨章裡既有共產主義理想,又規定了黨的整個組織和運作體系,還有各種各樣具體的黨的運作過程中的規則,其中也包括了《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及類似「八項規定」這樣一些內容,所以實際上黨章和黨規黨法也是一個完備的體系。應該說,法律是最普通老百姓的底線要求,是對一個公民的底線要求。可是黨規黨法實際上是對黨員、對黨的領導幹部更高的要求。所以黨規和國法的關係,如果能明確下來,那就是所謂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要實現依法治國,就首先要實現依法執政,黨要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