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期】金門遊記

── 曾經台灣最前線(一)

賀克

金門行前,想起二○○一年左右去過廈門。在溢滿琴聲鼓浪嶼,攬客的問,「要不要乘船遊金門?」意思是到「中線」。我們笑說「是台灣人」,但其實十來人一個也沒去過金門。在巨大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標語前,我突然發覺手機信號顯示「台灣大哥大」。

行前要準備

上次去廈門是整團「呆胞(台胞)」並無準備。這回來金門,我仍夠呆無準備。故太武山「毋忘在莒」、「擎天廳」都沒能去。「擎天廳」是炸挖花崗岩山而成,可向金門縣政府報名,除時間固定,須另避「金防部」公告的演習時間。

友人說他在「台」常被問「你們金門走路繞一圈多久?」我説,連「小金門」在內,四天三夜不足騎機車悠閒全逛完。很多未經整備、標注的地點需先行查核,況有巨大免稅購物中心將完工。

金城鎮和模範街等

訂機票時我很猶豫,早起嫌累,晚了浪費。但旅途短,還是選擇早班機。金門雖不大,但貫中的三條大道基本夠長,環島北路、伯玉路、環島南路,只要快速把握路的頭、尾方向性、通往何村,就不迷路。

放妥行李,我就出發往金城。金城最核心的區是如此:民族、民權、民生三條路夾成三角形。三角形中,與民生路稍微平行的是「莒光」其上「節孝牌坊」周圍很熱鬧。除當地居民、觀光客,金高學生課後似也常來這兒。市場、跳蚤地攤,發展落差使得五、六○年代樣式招牌的各小店轉而具有懷舊感。短短樣版「模範街」也可從莒光路轉上去。

莒光路「陳氏宗祠」那片剛修好,是新成的藝文區,有酒吧、小商品店。宗祠、古墓,再現古老的血脈。金門許多古厝、洋樓仍高懸如紫雲、太原、隴西……等「衍派」橫匾。然而金門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不僅在移民,浯江街上的「清金門鎮總兵署」即見證政治關係,可惜展示單薄。金城雖非幢幢古厝,仍適合漫步,包括中興路上「浯島城隍廟」、狹巷裡的洋樓,許多轉角都驚奇。

金門高中旁民權路上有間「外武廟」,戲台前的廣場,夜間有大排檔。我路過時候很多人,若覺少了夜間活動,或可來填口腹。

「民防坑道」看時間

民生路上有個圓環,金城鎮公所、金門縣農會、金城車站服務中心都在這兒。順車站服務中心內指標上樓,是「民防坑道」的參訪入口。巨大模型和地圖前,服務人員說,凡「觀光公車」那梯次必開,餘下表定參訪時間則得看人數。朋友說這地道四通八達、二千五百多公尺,走完起碼半小時,我抉擇先趁退潮去「建功嶼」。

要吃牛肉、海產等,「金城」也是主要去處。不然就得問人查好門路。若有興趣,「福建省政府」所在地是「金城國中」往西向海走,但其梅花縣徽已黯淡。最後請留意「金城」與「金門城」之別,「金門城」在行政上同屬「金城鎮」,位置更南、靠海,還留有城門。

建功嶼和螃蟹沙灘

因為潮汐,我割捨「民防坑道」的參訪,直奔「建功嶼」。算準潮汐,是遊訪沙連島、探索潮間帶所必須;常有遊客困在「建功嶼」。金城往南、過橋,靠右側蜿蜒過來,可在右手看見下往海岸的路。附近還有「延平郡王祠」,和小菜市場。下坡來,看見黑褐黑褐的大片沙灘就對了。

網上說,通建功嶼的石頭路約建於2002年,長500公尺。棧道看似短,兩側沙灘的無數螃蟹卻會拖長步行時間。石道生蚵,沙中亦有養蚵柱。但別妄想太近自然生態,下灘走三步就會深陷黏泥。要真試了,步道兩頭都有水沖腳。

永恆潮汐,永恆的沙,枯萎又新生的龍舌蘭,人工嵌埋的碎玻璃,海中隱現的軌條砦。這般景觀,我六月去馬祖時已熟悉。只是「鄭成功像」有些不搭調。建功嶼極小,從鐵蒺藜後遠眺,我便想,當年潮水滿溢的日子裡,兵,多苦。往西看,稍左是金門的「水頭商港」,中間隔海是「小金門」,前景是零零落落的、金門特有的小身型海蚵的田,右側則是興建中的金門連結小金門大橋,橋後更遠處是廈門的城市和高樓。

小島上的碉堡旁寫「慷慷慨慨犧牲」。這還算數麼?島上所立紀念某故士官長的石碑,為何立在這兒?怎麼死的?死者、死者的意志,又算數麼?想著,我竟待了兩小時,直至遊人嬉鬧聲近。

金門城與舊金酒

回程近黃昏,我就往南去了「金門城」。「水頭」雖在這路上,但因近港口,我選擇去小金門時順道訪。

金門城「北門」出去有條短短清幽「明遺老街」。房屋修了不少,有幾間古厝改成旅店。其餘東、西、南門也都在,只是皆顯非原物。唯有南門,藉巧妙的空間技巧成為了舊「金酒」廠的大門。

騎車快撞上金酒城牆時,見「金門高粱酒史館」急往左轉就是「葉華成故居」,非常華麗的閩南建築。葉華成是「金門高粱」創造人;「金酒」前身「九龍江酒廠」原在這兒,目前則是製酒博物館。

據目前官方說法,1952年由於胡璉之「良策」,將酒廠收為公有、推行「一斤高粱換一斤稻米」,充實了縣庫、飽足了金門鄉親。這是今日人們熟悉的「金門福利」,即金酒配售之起源。自上金門便見四處矗立、巨大化、紀念碑化的高粱瓶。然而,這是暴力機構「解嚴後的合理化」過程,不代表存在即合理。

前文提及的「外武廟」斜對角有一機關「金門縣物資局」,就是胡璉的「物資處」。胡璉當年看準每年鉅額僑匯,向台灣銀行貸款成立「物資供應處」,由台灣購來民生物資、通過「物資處」轉售金馬軍民。1956年「戰地政務」政策確認了「金防部」有最高權力、兼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縣長只是金防部司令官指派的三級單位,而「政委會」轄下物資處與金酒便成「軍管」的兩大金脈。

據報導,胡璉在回憶錄中提及,一九五○年代組織「福建反共救國軍」數次突擊大陸,就是以「物資處」盈餘、僑匯,和美國CIA從屬機關「西方公司」所供之武器為後備(《人間》第四十一期,頁86)。或有人認同「胡璉阻扼中共渡海的企圖」。然而事物不能結果論,已發生的歷史無法假設。我們只能確定,正是1950年代美國對台灣海峽的全面干預,才衍生如八二三砲戰,並使「金、馬的長期戒嚴狀態」與「威權體制」成為伴生互補。

翟山坑道

就在「金門城」再下的南端海岸,與馬祖「北海坑道」同,也有個炸開花岡岩做成戰備泊船坑道,翟山。坑道出入口風大,裡頭是爆孔、炸痕,與人們的勞動痕跡和血汗。突然,手機訊息竟提醒我進入「漫遊」地區。

小金門必須去「雙口」

第二天我立即去了小金門。朋友說「雙口有你想看的軌條砦,而且還是三層,因為離大陸最近」。故下船後,我沒在形似巨大砲彈的「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停留。而回程才發現,因光影之故,若想同時拍得砲彈上的字樣與拱狀牌匾上寫的「勝利門」,得在上午。

繞過曲折山路,不難遇到雙口出海口。果然「軌條砦」密密麻麻。十餘年前我在廈門看到的「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標語就在雙口對面。1950年代起「美帝」干預台灣海峽的因素,到了1979年美國與中共建交始有鬆動;美國轉為有條件不干預,中共方面於是也宣布全面停止對金門砲擊,並逐步將金門馬祖對岸地區非軍事化、開放為經濟特區,在國民黨軍隊重砲射程內大興土木(《人間》第四十一期)。35年過了,彼岸繁華肉眼可見,但在散著霧氣的早晨海面上卻好不真實,尤其對比此岸凝結的時空。

湖井頭戰史館和紅土溝

八月日頭烈,小涼亭留不下遊人,旁人三、五分鐘瞧瞧望遠鏡便離開。我沈浸於如何用畫面呈現,網路上民宿業者口中「不美觀」的珍貴戰爭地景。拍照簡單,可記憶甚難。直到旅伴提醒,小金門不小,得趕路。

從雙口沿海往北,很近就到「湖井頭戰史館」。各式砲彈、槍械收藏不少,但主賣點是裝置藝術,提起牆上古董電話機便能聽見老戰士們的訪談口述錄音。修整的碉堡裡,亦能通過高倍率望遠鏡觀望「對岸」,喧鬧街景、航行兩岸間的貨輪或漁船上的船員,乃至於高樓上LED看板裡的廣告詞,和海岸度假區轉著的摩天輪,不可思議地真實在眼前。

沿海線續往北、稍朝東,叫「紅土溝」。猜想有關部門要將舊戰壕改為觀光點,故土溝拓寬、舖上了木板棧道。這兒樹蔭多,適合小憩。崖下海灘亦甚清幽,但見軌條砦、海蚵田、對岸的高樓,和剛才雙口那兒也能看到的漆滿國旗及標語的小島「獅嶼」,有些荒謬地混成的景致。

鐵漢堡到勇士堡的蛛網

上機車,續往東。海線斜向東南,有條小徑往「鐵漢堡」。外觀平淡無奇似城牆,然入內上斜坡,兩側卻有多條岔路。鐵漢堡與勇士堡之間的地道,基本表現了全部戰備地道綿密蛛連的狀況,需要時間和腳力。

「地雷主題館」也在鐵漢堡通往勇士堡的途徑上。金門曾是「台、澎、金、馬」唯一曾有國、共遭遇戰的地區,佈有地雷十幾萬,直到近兩年才清除完畢。但「地雷館」不是設施、設備的復舊,亦非簡介各式地雷、金門的雷區分佈,而是反思「地雷」在世界範圍內,於戰爭結束後對自然及人類自身造成的持續禍害。

地道仍未全開就已夠累人。如此我也釋懷沒去「民防坑道」。各槍堡刻意留設當年供戰士參考的周邊地形地貌圖,俯瞰仍有氣勢,儘管,坑道地板有裂痕,踏著有些土壤流失的不踏實感。

黃厝的黃埔分校

鐵漢堡與勇士堡所在,是黃厝聚落、林邊聚落的交錯地帶。不走回頭路,往黃厝去,我無意發覺樹林邊上幾幢房舍孤伶伶地有些怪。近看,兩層樓水泥房上有「黃埔分校宿舍」的刻字,另一老三合院內,兩側寫著「勤政、愛民」,而正廳是「會議室」。

八達樓子及「三民主義萬歲」牆

小金門還有些點,「八達樓子」在八菁路上,就是橫貫半個小金門那條路。據載,這座仿城樓建於1966年,取抗日戰爭時期死守、掩護中央軍撤退的戰士的事蹟,以激勵金門地區士兵。城樓形制突兀,但標語、士兵像,仍令人遐思。

八菁路一直往西南,在轉角樹叢蔭蔽處,還有內戰遺跡「三民主義萬歲牆」,再右轉往「南山頭」,還有「永懷領袖碑」。但有些出乎意料,盡在偏僻小路不起眼處。除此,小金門還有些「風獅爺」、祠堂廟宇,我因沒興趣故未走訪。

水頭聚落逛文創

回程天色若未暗,可去「水頭古聚落」,即「謝厝」一帶。水頭的閩南建築已大部分整修,同樣有些旅店。古建築修復的彩色、疊磚與瓦的手法令人驚艷。但偶而能見本該雕花之處變成了青天白日徽,突兀卻合史況。

除閩南建築,金門也有許多洋樓。知名「得月樓」就在水頭,矗著堡壘似的高台。這兒洋樓和對岸「鼓浪嶼」形制類似,皆為早期華人飄洋過海打拼的殘留。你可以轉轉小巷,也該去得月樓旁懸掛「紫雲衍派」的洋樓,裡有多種類「文創」商品,設計尚屬獨特。

慈湖邊上觀廈門

因我住的旅店近慈湖,此行所見的友人亦住附近,便約晚上看夜景。慈湖路上有大型超市買酒水。去前未料,到了才想起,海水包圍何來夜景?到了才曉得,看的是「廈門的夜景」。

看夜景處即「慈湖落日」觀海平台,是保育區,晚上禁燈火,絕對的黑。人也絕對的多。隔天繞過慈湖去古寧頭,更發覺這兒屬「金門國家公園『古寧頭區』」,生態非常豐富。水生物外,防風林內亦竄行珍貴鳥種。

朋友說從前「單打、雙不打」,現在每逢放煙火的節,金、廈兩岸也相互祝賀。「感情好得很」。這大概是二十多歲同齡「台灣青年」難以想像。廈門城區在夜中很光亮,只是黑暗無境全面包抄。似假,亦真;想來也該再去一次,以這回在金門、馬祖尋找戰爭地景的心情,去對岸重新感受。(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