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期】非洲之疾 世界之責

  李斯博 楊慧

£¨¹ú¼Ê£©£¨1£©×ß½øÈûÀ­Àû°º°£²©À­ÒßÇ鼯ÖеĿ­ÄÚÂíÇø

走進獅子山共和國伊波拉疫情集中的凱內馬區。 圖為8月18日在獅子山共和國凱內馬區政府醫院伊波拉疫情防治中心外拍攝的一名身背消毒設備的醫護人員。 (新華社 孟晨光 攝)

1963年,為回應阿爾及利亞的醫療援助請求,中國大陸曾組織醫療力量,派出了第一支援非醫療隊。在此後的50年裡,大陸援非醫療隊的足跡已遍佈非洲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半個世紀後的今天,當伊波拉疫情在西非肆虐之時,中國大陸再度伸出援手,組織醫療物資和專家前往。

自8月11日開始,大陸捐助幾內亞、獅子山共和國和賴比瑞亞三國的3000萬人民幣緊急人道主義物資和派出的3支醫療專家組相繼抵達有關各國。

就在一些西方國家以伊波拉肆虐為由決定將相關機構人員撤出之際,中國大陸卻派出專家醫療組馳援西非三國,幫助當地抵抗疫情,中非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傳統友誼不言自明,駁斥了西方關於中非合作「僅僅是為了資源」的言論。

今年3月以來,伊波拉疫情在西非國家迅速蔓延,並波及非洲人口第一大國尼日。資料顯示,截至8月13日,西非國家共發現2127例伊波拉出血熱確診、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其中1145人已經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宣佈,目前在西非暴發的伊波拉疫情「非同尋常」,已構成「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非洲輿論認為,伊波拉疫情已由區域性事件轉變為國際性事件,非洲急需國際社會援手抗擊疫情。

防止伊波拉疫情蔓延,不僅需要疫情國的自身努力,更需要國際社會的通力合作。事實證明,中國大陸此次援助,既是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做出貢獻,同時也展現了中非合作當中一個負責任大國的風範。

美國學者布羅蒂加姆在《龍的禮物》一書中曾援引南非媒體的評價說,「龍的禮物」既實際又慷慨,其中一件默默送了50年(指2013年),這個「禮物」就是中國對非醫療援助。

中非醫療合作經歷了半個世紀的風雨,如今依然不斷拓展,不斷向前。從撒哈拉大沙漠到東非大裂谷,從維多利亞大瀑布到乞力馬札羅火山,中國大陸對非醫療援助走過50載,先後向非洲51個國家和地區派遣了2萬多人次的醫護人員,救治了數以億計的病人,並為當地培養了數以萬計的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