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期】制裁能否讓世界安生

文/徐劍梅

最近的世界頗不寧靜。一戰結束96年,二戰結束69年,冷戰結束也25年了,但美國圈定的大中東地區依然火光沖天,在俄羅斯和西方激烈角力的烏克蘭,東部戰事更加激烈。與此同時,戰場外的較量也沒消停,比如,經濟制裁。

制裁,這或許是眼下國際新聞裡最熱的詞彙之一。隨著美歐日接連宣佈新的對俄制裁措施,俄羅斯也不甘示弱,目前已經宣佈的應對措施包括暫停從羅馬尼亞進口牛肉,禁止從波蘭進口水果和蔬菜、從塞爾維亞進口西梅等等。拉脫維亞奶粉、希臘水果、美國家禽和所有烏克蘭食物產品也有望加入被禁之列……甚至有媒體報導說,俄方可能限制或禁止歐洲直飛亞洲航線的航班飛越西伯利亞領空。

顯然,和美歐「精準打擊」俄羅斯金融和國防工業的制裁措施相比,俄羅斯目前的應對手段實在有限,而且不在一個層級。像禁飛領空這樣的辦法,俄羅斯損失的越境飛行費據說比歐洲航空公司損失的燃油費更多。此外,由於歐盟與俄羅斯經貿關係緊密,歐美制裁可能會對俄羅斯經濟產生較大影響。IMF日前將俄羅斯今年經濟增長預期大幅下調至0.2%,比4月份的預測下降1.1個百分點。

然而殺敵八百,自損一千。俄金融、能源等領域的艱難顯而易見,歐盟又何嘗好過?據歐盟委員會測算,歐盟今明兩年將因制裁損失400億歐元(約合536億美元)和500億歐元(約合670億美元),分別占歐盟國內生產總值的0.3%和0.4%。

再退一步說,經濟制裁,乃至經濟封鎖,究竟能管什麼用,能結出什麼好果子,從以往的情況看,十分值得懷疑。

說起來,美國特別喜歡揮舞制裁大棒。對古巴的經濟封鎖,一晃都半個世紀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也有30多年了,結果又如何呢?單從損害被制裁國家的經濟發展、阻止其融入世界經濟來講,效果當然顯著,但要想通過經濟制裁讓這些國家俯首貼耳,改弦更張,肯定會落空。

面對美歐制裁,俄國官員曾表示:「美國的所為不僅沒有增強,反而急劇削弱其向莫斯科施加影響的槓桿能量。」

換句話說,你再強,也沒有能力消滅我、控制我。

俄羅斯曾花費十餘年時間、作出許多「割肉」承諾,才實現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願望。對一個願意入世的國家,是鼓勵它更加開放和繼續融入世界經濟,還是在經濟上孤立它、制裁它,逼迫它轉向內向型發展,從而更有利於世界和平呢?

更何況,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並不是只有向西看一個選擇。你不讓我向西看,那我就向東看,向南看。再強大的國家,也不可能堵死別的國家通向世界的所有路徑。

經濟相互依賴可能阻止不了戰爭,但經濟孤立也一定不會帶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