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期】專題:中國大陸戶籍改革與當代農民工 (三)

一億農民工「進城」

£¨Í¼±í£©[»§¼®Öƶȸĸï]Êý½â»§¼®Öƶȸĸï

數解戶籍制度改革。(新華社)

2020年前,中國大陸將有1億左右農民工受益於戶籍改革,定居城市完成市民化。

這批比德國人口還多一千多萬的人遷往何處,是湧入大城市還是安居小城鎮?面對這一全新的歷史性考驗,中國大陸的答案是:通過實施差別化戶口遷移政策,以期達到進城農民工梯度轉移。

具體來講就是,全面放開小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而細化不同城市的落戶條件,主要是為了達到讓進城的農民工穩定就業、穩定住所(含租賃),以及參加城鎮社會保險為落戶要求。

中國大陸城鎮化高速發展多年後,東部一些城鎮密集地區資源環境約束趨緊,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地區的城鎮化潛力有待挖掘;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聚集產業和人口不足,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人口壓力偏大,與綜合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加劇,空氣污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日益嚴重。

專家指出,設立差異化的落戶條件是基於兩個主要考慮,一是大陸城鎮化需要促進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城市的發展,二是規模越大的城市落戶成本也越高。

從1995年起,重慶鄉村來的劉勇就一直在廣東等地打工。2010年,劉勇一家3口將其農村戶口遷到重慶的龍射鎮上,還花了13萬買了一套新房。 「我也嚮往大城市,但要在大城市安家太難。」劉勇說。2010年,廣州市區的新房均價已邁入萬元時代,以他的收入,在廣州買房無異於天方夜譚。

而作為大陸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之一的重慶,於2010年8月就啟動了戶籍制度改革。截至目前,重慶已有近400萬轉戶農民,其中7成左右選擇了小城鎮和區縣城,餘下選擇了重慶主城區。這表明,生活成本低廉、居住便利的小城鎮是農民轉戶居住的首選。

專家表示,將合法穩定住所、職業作為戶口遷移的基本條件,就是要保證轉戶農民在城市中已有穩定工作和住房,避免重蹈一些國家城鎮化進程中出現的「貧民窟」「失業潮」等覆轍,緩解社會矛盾;同時,也只有形成階梯式入戶通道,才能避免轉戶農民「一窩蜂」進城,加劇「城市病」。

根據統計,大約有50%以上的外出農民工分佈在縣級市和地級市。這也是大陸改善中小城市的交通條件和產業基礎,加強中小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來提升中小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