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和謝雪紅在一起的日子(4)
訪談紀錄/吳國禎(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台籍教授)
【作者按】滯留大陸的老一代台灣人,口述當年(40年代末)在台灣和大陸的經歷,很能真實反映那個年代的台灣情況和兩岸關係。這個對於我們後生者理清真實的兩岸關係的來龍去脈,是很有助益的。幾年前,我特意給一位曾和謝雪紅相處過的台灣老人做了口述,現在分4期發表出來,和大家分擔其中的淚和血。
謝雪紅這個人是有能耐的。她出生窮苦,當過童養媳,被人娶過為妾。以後思想有了覺悟,衝破封建桎梏,參加了共產黨,去了莫斯科。台灣光復之初,日據時期反對日本的人士,包括搞農民運動、工人運動以及舊台共的人士,都活躍了起來。謝雪紅(還有楊克煌、李喬松、謝富、林兌)就組織了「台灣人民協會」把這些人搜羅起來。他們注意不把這個團體搞成共產黨的樣子,也不外露左傾的色彩,並且注意吸收有正義感的年輕人。
當時的台灣人只知道有孫中山、國民黨,對於共產黨、國共鬥爭也都不了解,就只知道台灣光復了,回到祖國的懷抱。謝雪紅對於國共的一些事情,自然了然。所以,她對光復後國民黨的接收,以及以後局勢的發展是有預見性的。謝等能早一步成立這個團體,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
台灣人民協會於1945年10月5日在台中成立,直至1946年1月結束活動。這段時間,日本已經投降,國民黨還未有效管治台灣,所以可以積極活動。1946年1月,陳儀頒佈結社管理法,要求社團登記。謝等人以為如去登記,必然暴露組織人員,於是決定結束台灣人民協會的活動。在這個時期,協會廣泛地進行宣傳活動,還辦了《台灣人民報》。謝雪紅在這個時期,一如她在日據時期的反帝、反封建的榜樣作用,可謂起到了鼓動風潮、造成時勢的影響力。
在這同時,楊克煌在台北也開了個書店,積極吸收年輕的學生。以後,國民黨的腐敗果然逐漸暴露出來,謝在台中的聲名就逐漸大了起來。二二八事件中,她領導了台中的二七部隊,雖然以後失敗了,但當時在台北的一些人,包括地下黨雖然也有武裝抵抗的想法,都沒有成功,謝畢竟做到了。
在謝的那個時代,她確是具有指標性、象徵性的。這也是為何經過近60年後,不論立場如何,不論對當時的台灣有無了解,台灣的人還是如此地敬仰她。謝雪紅也是有個性的,突出的是在她的一生的一些轉捩點,她是很能把握的,並且很能變通,適應時勢的變遷。她出生窮苦,並沒有讀過多少書,論見識、論水準,自然是比不過一般的書生。總之,「時勢造英雄」在她身上是恰當的。
謝雪紅關於兩岸關係的看法,關於台灣、大陸的看法也很質樸,就是:台灣人是從大陸過去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當然,這個問題在以後的年代裡,變得複雜了多,這也正是兩岸關係複雜多變,包括台灣人複雜心態的一個反映面。一方面,台灣人不了解謝雪紅等40年代來大陸的台灣人,以後在大陸所經歷的「反右」、「文革」是近代全中國的悲劇。另一方面,大陸人不了解,台灣人了解到謝雪紅等台灣人的大陸經歷以後,感歎台灣人命運悲戚的歷史情感。
今天的我們,自然不好用今天我們面臨的兩岸問題,去看待那個時代的謝雪紅。謝雪紅確是愛台灣家鄉、愛她的祖國,她為了一個正義的事業,義無反顧地奉獻了她的一切。
我在香港待留了一年多後,就到山東的解放區。我本來是想參加台灣部隊、解放台灣的,但沒找成。以後,我就到了華東局的城市工作部報到,被派到正好隨南下的第三大隊第八中隊,一路走到上海。到了上海,就去黨校學習。當時上海剛解放,我們學習了2-3個月就被分配到華東局台灣工作委員會。我在這裡工作了有一小段時間,這時我們只能研究一些台灣將來解放後的工作設想。以後,整風開始了,我就下基層到了區的部門工作。這以後,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反倒和台盟沒什麼來往,雖然我還是台盟最早期的盟員。(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