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歐盟,誰的歐洲?
■ 吳黎明
誰的歐盟?這本來不是個問題,但隨著最新歐洲議會選舉結果的出爐,卻成為歐盟面臨的難題。
此次歐洲議會選舉成為極右與極左政黨的「狂歡節」——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從英倫三島到巴爾幹,「反歐」的極端民粹主義政黨所獲選票遠超預期。在歐洲議會751個議席中,雖然歐洲人民黨與歐洲社會黨兩大黨團佔據過半議席的格局未變,但「反歐」黨派獲得的席位加起來超過140席,僅次於歐洲社會黨,名列第三。
當下,這些「反歐」黨派正積極活動,謀求打造新黨團,結成「統一戰線」,威脅歐盟未來決策。更讓歐盟憂心的是,這些黨派是來「拆臺」的。法國國民陣線領導人稱要「遏制歐盟」,英國獨立黨公開宣稱「不僅要讓英國立馬脫離歐盟,而且要讓歐洲脫離歐盟!」
一句話,歐盟大廈將迎來大量要拆大廈的人,這就是歐洲當下的困局。
誰掌控歐洲,是歐盟還是成員國?回顧歐洲一體化幾十年歷程不難發現,這兩股力量圍繞這一問題一直在角力。
自上世紀50年代的歐洲煤鋼同盟到新世紀初葉,歐洲一體化一直處於上升勢頭,各成員國把許多傳統意義上的國家權力讓渡給布魯塞爾。如今的歐洲,除了國防與外交以外,歐盟在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領域,發言權越來越大。與此相對應的是,一些成員國並不甘於淪落為「二流角色」,讓布魯塞爾權力「空心化」的努力一直不斷。
眼下,這兩種力量依然在交鋒,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問題就是明證。
按照《里斯本條約》規定,歐洲各成員國領袖在決定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時,「應當考慮到歐洲議會選舉結果」。此次歐洲議會選舉,盧森堡前首相容克和歐洲議會主席舒爾茨分別領銜人民黨和社會黨參加競選。由於人民黨成功保持歐洲議會第一大黨地位,歐洲議會遂推薦容克為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
然而,這觸動了成員國的傳統權力。歐盟28個成員國領導人關於歐盟委員會主席人選的磋商無果而終,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禮貌而明確地拒絕了歐洲議會對容克的推薦。換言之,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借此在示威:「還是我們說了算。」
回到成員國層面,歐盟的向心力在少數成員國岌岌可危。在法國、英國和希臘,極端政黨在歐洲議會選舉中歷史性地獨佔鰲頭,對國內政治造成巨大衝擊。一旦「反歐」政黨上臺執政,歐盟的一體化進程面臨嚴重倒退的危險。
歐洲怎麼了?
從政治上說,新世紀初歐洲一體化步伐過快,消化不良導致問題重重。從經濟上說,由於全球金融危機疊加主權債務危機,歐洲整體經濟競爭力下滑,國際地位下降,失業率高,移民問題凸顯,許多民眾不能切身感受到歐盟的好處。
從更大的歷史視角看,歐洲一體化是歐洲人進行的一場史無前例的社會實驗,其核心目標是避免戰爭、實現共同發展繁榮。因此,歐洲一體化符合歐洲人的整體利益。 問題是,目標的高尚不代表可以不考慮實現目標的方式、方法。在通往「歐洲夢」的道路上,歐洲人可能需要更多地考慮「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