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陸「新藍領」:城市邊緣人的問題
孫茂在武漢工作了近10年,幹過保安、快遞和超市銷售。即便如此,對他來說,穩定的城市生活仍然太奢侈。孫茂說,自己「像是水面上的浮萍,很容易遭受風吹雨淋」。
在大陸各個城市裡,孫茂這樣的年輕化的就業群體,被稱作城市「新藍領」。隨著城鎮化進程加速和服務業繁榮發展,他們遊走在城市的各個服務行業,提供家政、快遞、維修、美容、保險經紀等生活服務;有別於新生代農民工,他們遠離勞動密集型企業,普遍有一技之長,能解決城市生活各種現實需求;他們年輕有活力,熱愛城市生活,同時又期望改變城市底層勞動者的身份。
然而,由於面臨社會保障缺乏,勞務權益保障不足,職業培養管道不暢等現實困境,無法融入城市成為這些城市「新藍領」最大的困擾。他們,是城市裡的「邊緣人」。
28歲的梁廣鵬大學念管理學,是一個酷愛倒騰電子消費品的「發燒友」,在一家企業做了白領後,5年前投身廣州百腦匯一家電腦維修部,變身城市「新藍領」。3年前,他跳槽到一家專業的蘋果設備維修部。他說,僅百腦匯這個專業市場,這兩年興起的類似的店鋪就有幾百家,全廣州估計有幾千家之多。一般情況下月入7000元(人民幣,下同),加班多的時候月入上萬元,還有大約5000元的年終獎。
在外界看來,城市「新藍領」是一個普遍收入價高的群體。以育嬰師為例,一個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育嬰師月薪一般在6000元左右,甚至逾萬元。今年2月,濟南舉辦的一場「月嫂育嬰師」拍賣活動上,8位月嫂和育嬰師的單月服務權被雇主家庭以最高15500元、最低5200元拍下。在快遞、小兒推拿、汽車美容等行業,城市「新藍領」的月收入也普遍高於普通上班族。
儘管收入高於一般打工者的城市「新藍領」被視為中等收入群體的後備軍,但因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方面不能享有和市民同等的地位,他們很難融入城市生活。
青島一家快遞公司快遞員張凱說,他拼死拼活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老婆沒有工作。公司不給買社保,自己每月大約要花600元買社保,小孩上幼稚園每月開銷700元,看病住院買衣服喝牛奶每月要1500元左右。一家六口人現在住父母40平方米房子內,一直想買房,首付夠了,但怕還不起貸款。
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針對「新藍領」的調查顯示,「新藍領」群體大多來自農村,父母為農村戶口的比例約為40.5%和46.75%。在京滬津工作的「新藍領」中超過7成的人想在工作城市紮根,山東、廣東、遼寧等省份接近6成的人想在工作城市紮根。
專家指出,與白領、公務員甚至工礦企業的產業工人相比,「新藍領」獲取的資源更少,「往上爬」的通道更窄。長遠看,這或將導致社會勞動效率低下,也不利於整個社會的人力資源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