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44期】 荷清苑書簡 2012.11

《保釣風雲》序言

 吳國禎(北京清華大學台籍物理系教授)

謝善驍先生雖然是大陸人,但熱衷於和早期(60-70年代)台灣留學海外(主要是美國)學界人士的聯繫。
據先生自己說,是有感於這批台灣海外留學生的愛國熱忱,尤其是有感於他們在70年代所發動的「保釣、統一運動」。早在1996年,謝先生和王凡先生就曾撰寫了一本紀實文學作品《保衛釣魚島》,書中闡述了海外保釣運動的由來和延續(香港中華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當時,我就為先生的情操所感動。據我所知,對於海外台灣留學生的這段歷史,由於種種原因,不要說在大陸,在港台也是鮮有人知,真是段被遺落的歷史了。

今年(2012)一月,謝先生冒著北京的嚴寒到清華園來拜訪我,說他正在撰寫一本《保釣風雲》的史實記錄,希望更多的海內外國人,能不忘卻那段歷史。我為先生的耿耿於懷那段不應該被忘卻的歷史而動情。那天,我們談了很多,特別是談到了中國的崛起,海峽兩岸的未來,中國的最終統一,等等。我於是感到,在2012年的這個時候,在釣魚台列嶼又為日人所覬覦日緊的今天,先生的這本《保釣風雲》的撰寫出版,就更為及時和富有意義了。當天,我也不辭為先生的這本著作撰寫序言。
現在,謝先生的這本《保釣風雲》已完稿,做為那段歷史的過來人,我也就此談幾點個人所感,所認識的,以為這書的附庸。

誠然,70年代發生在海外、台灣的「保釣運動」在台灣的歷史過程中,有其一定的地位。海外台灣留學生的保釣運動以及其後的「中國統一運動」則更為風起雲湧。這個運動激蕩著那一代的留學生,而運動的內容除了保衛中國領土「釣魚台列嶼」外,更延伸包括了反對「台灣獨立」、「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而運動的深層次的內涵則包括有,重新架起自1949年以來隔絕的海峽兩岸的往來,重新認識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以及關心、支援台灣當時政局的變動,乃及第三世界以「反帝」為主軸的鬥爭,等等。這個運動的時間長,前後有10年多,參加的人數也多,影響也深遠。

40年後,我們再來看這段歷史,就更為明晰了。這段歷史實是台灣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兩岸關係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應也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要從這樣的歷史高度來看待、來保存、來研究這段歷史。這樣,我們就站在了歷史的制高點。

以史為鑒。在今天的台灣,這段歷史有意無意地被遺忘、被拋棄。而在大陸,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認識。兩岸的形勢雖然經過了40年的變換,但是,這段歷史至今仍對我們有所啟迪的:

首先,這段歷史反映著台灣學生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具有正義感,勇於捍衛領土。

這段歷史反映著台灣當時年輕的一代,敢於走在時代的前沿,勇於(不顧個人安危)突破人為阻絕兩岸的藩籬,重新架起兩岸的聯繫紐帶,開啟了兩岸相互認識、往來的管道,更為難得的,他們走在歷史的前沿,義無反顧地支持新中國的立場,這是破天荒的歷史勇氣。而周恩來總理對兩岸隔絕22年後(1971年),首次來自台灣的海外留學生的徹夜談話也是兩岸關係的重要歷史事件。我們應高度評價它的歷史意義。我們應看到,兩岸關係的「破冰者」、「開拓者」正是台灣70年代的海外留學生。40年前,保釣留學生們力主兩岸的開通往來,力主台灣「威權統治」的必須改變,都已為歷史所證明。而他們所力主的中國統一,雖然尚未實現,但也有了曙光。今天,國共已經和解,有了共同的願景。台灣也已逐步走上了以大陸為依託的,兩岸共同發展的和平局面。歷史說明,保釣學生們是站在了歷史的軌跡上的,他們的個人或許會被遺忘,但是他們所揭櫫的主張不僅沒有被歷史所淘汰,反而為歷史所證明!

這段歷史也反映著台灣年輕的一代對祖國大陸,既陌生、疑惑又熟悉,渴求認識、瞭解,難以割捨的一種心態。我們應可看到,這個歷史的情節至今在台灣並沒有本質的變化。對這段歷史的深入瞭解、研究,無疑地,啟示著我們今後如何加強兩岸關係的進一步開展。

70年代的台灣正醞釀著社會、政治的大變化。這段歷史反映著,保釣學生們對台灣社會、政治等領域有著相當深入的剖析,並且和當時島內的變局有所聯繫,乃至有所影響。這些對於我們瞭解今日台灣的各種情況,仍然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可喜的是,這段快被遺忘的歷史,近來得到了很多有心人士的關注,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70年代的這場海外台灣留學生的運動留下了大量的刊物等資料文獻。自2006年以來,兩岸清華大學都對此運動的所遺刊物文獻,不遺餘力地進行了收藏,形成規模,成績巍然可觀。同時還對當事人作了口述(北京清華所做的口述人數有70多人)。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還成立了「保釣資料收藏研究中心」。

隨著對這個運動所遺刊物、文獻的收藏初步告成之際,現在應該是我們從歷史的視角來認識、來研究這個運動的時候了。研究這段歷史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保存歷史,以史為鑒,以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和統一助力。

我們對這段歷史的重視,保存、研究和宣傳,可以讓兩岸三地的同胞有機會更深層次地瞭解40年前那段難忘的歷史,瞭解歷史上台灣青年的愛鄉、愛土的愛國精神,知往鑒今,找回彌足珍貴的歷史記憶。我想不論人們的立場如何,面對史實,必有所知曉、有所感悟、有所感召;而對於我們能珍惜和保存,這段由海外台灣留學生所創造的歷史,也必有所感動。

無疑地,謝善驍先生的這本《保釣風雲》,也正起著對這段歷史的保存、宣傳的作用。我對謝先生的這個義舉,致以發自肺腑的感佩。我也相信,讀者們在閱讀完這本《保釣風雲》後,也能和我一樣,對謝先生的執著,有著同樣的,來自我們兩岸共同歷史的興發和感動。
是為序。

寫於2012年清明,北京清華園荷清苑寓所



facebook.com/chaiwanbenpost 

發表迴響